理解模型和方法背后的本質,理解矩陣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在遇到不同情況時都能拿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一、確定需求優(yōu)先級方法
需求管理是產品經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需求流程包括:
需求收集->需求分析->確定優(yōu)先級->需求到功能->功能設計->需求評審->開發(fā)上線->效果評估。
俞軍的PM12條中有一條就是:決定不做什么要比決定做什么重要。產品經理面對這么多的需求和這么有限的資源,確定需求的優(yōu)先級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常見的確定需求優(yōu)先級的方法有:KANO模型、四象限法則、時間評估與性價比等等
1、KANO 模型
KANO模型將需求分為5種,分別是:興奮型需求、期望型需求、無差異需求、基本型需求、反向需求
KANO模型選擇了兩個維度,一個是需求實現度,一個是用戶滿意度。用這兩個維度將需求區(qū)分,針對不同類型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
2、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將需求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四類。選擇的兩個維度是:緊急和重要。
3、時間評估和性價比
性價比=商業(yè)價值/開發(fā)量,我們可以給功能的商業(yè)價值和開發(fā)量打個分數,比較它們的性價比來決定優(yōu)先做哪個。當然,在實際操作中肯定沒有這么簡單粗暴,還會考慮一些其他因素。
二、本質是矩陣思維
這些模型和法則的實質都是矩陣思維(矩陣思維是一種經典的思維框架,在于將無序的東西通過象限歸類為了有序)在我們的項目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針對項目現狀、團隊現狀、公司現狀選擇出最重要的幾個維度來將需求進行分類并確定優(yōu)先級。
舉兩個例子:
1、開發(fā)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指的是“用戶愿意用、愿意付費”“團隊有能力做”、“用戶易于使用”。
開發(fā)MVP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快速獲得用戶對產品反饋,那么對于開發(fā)MVP來說最重要的三個維度就是(1)時間成本,能不能快速做出來 (2)是不是最重要的幾個功能 (3)能否展現產品特色
時間成本不高,是最重要的幾個功能,可以展現特色:重點做!
時間成本高,是最重要的幾個功能,可以展現特色: 仔細斟酌!
時間成本不高,不是最重要的幾個功能,可以展現特色:可以做一部分!
….
2、老板提的需求
創(chuàng)業(yè)公司中老板經常會突然冒出一個需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老板的需求通過三個維度去考核
- 提起次數 (是否多次提起)
- 有沒有必要做
- 評估時間成本
老板多次提起、有必要做、時間成本不高:可以馬上做;
老板多次提起、有必要做、時間成本高: 放在之后做;
老板多次提起、沒有必要做、時間成本高或不高: 和老板進行溝通;
老板只提起一次,沒有必要做,時間成本高或不高: ?口頭上答應就好;
……..
三、總結
雖然常見的幾種模型已經可以比較好地解決確定需求優(yōu)先級的問題,但是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一些這些模型沒法解決的情況。理解模型和方法背后的本質,理解矩陣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在遇到不同情況時都能拿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本文由 @盧若浩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jza6.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網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小咖秀(ID: 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