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拼多多陷入了重圍!
互聯網論壇上聲討之音,此起彼伏,而且這一次,網友們的口徑出奇統(tǒng)一,紛紛表示:終于,拼多多砍了自己一刀!
作為市值千億的大品牌何至于此?原因在于,前不久,拼多多員工22歲的張女士,在深夜下班路上暈倒后猝死的消息,深深戳痛了無數打工人的心!
而接下來,拼多多的公關操作,更是神奇!1月4日8時19 分49秒,拼多多針對此事,在知乎創(chuàng)建的回答是: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你以為完了嗎?不,在徹底點燃眾怒后,拼多多官方馬上發(fā)布了一則“官方”的聲明:
冰冷的官方回復,一石激起千層浪,互聯網上的輿論攻勢一波高過一波,也讓拼多多經年累月積攢下來,本就不多的品牌形象,徹底付之一炬。
反觀,同樣是在資本市場攪動風云的騰訊就不同,前不久,騰訊上線的招聘廣告引起了圈內很多廣告人的注意,也讓無數打工人從中體會了到幾許溫暖:
《你在忙些什么》
一、愛是紐帶,連接普羅大眾
媽媽問我: 我想了一下
在忙些什么?
似乎從未清楚地向她解釋過
我的工作,與我的生活
我在忙些什么?
忙著幫街角的阿姨省下點時間
好讓她一天,能多賣出幾碗面忙著幫小哥舒緩一些壓力
打完排位,再為生活走位
忙著幫發(fā)小辦好他的公司
年輕時他頑皮
如今卻為未來發(fā)展謀劃大志
忙著讓你在嘈雜之中
能隨時從一本書里,得到指引忙著記錄一些臭美的時刻,成長的時刻
未來回看時必定會嘴角上揚的時刻
忙著教電視、空調、冰箱
能聽懂人話忙著做一些在曾經的科幻片里
讓人瞠目結舌的東西忙著幫遠方的朋友
用更智慧的方式,獲得生活的紅利
忙著讓渴望走出去的人
更好地走出去忙著讓渴望走出去的人
更好地走出去
為所用值得用心去過的生活
助一把力
就是我們日復一日
渴望做好的事那些動人的閃光
是我的航向為萬千生活的可愛一面
媽媽在問我:在忙些什么?
忙著實現一些愿望,忙著越變越好
是不是看完之后莫名感動?
作為一條以招聘員工為目標的短片,這一次,騰訊區(qū)別于其它招聘廣告的常見套路,不再為員工畫餅,并淡化了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資”這件事,而是以潤物細無聲地方式,將你未來的工作成果、價值,以生活中最為樸實無華的畫面,呈現在了你的面前。
淡化了壓力,放松了生活,不談996,只為回饋社會愛的源動力,幫助員工實現自身價值。
更為巧妙的是,短片的核心是以愛賦能,將騰訊旗下每一個產品散發(fā)而出的光與熱,體現的淋漓盡致。
王者榮耀,能幫外賣小哥,舒緩一下工作上的壓力;
騰訊視頻,能夠幫助賦閑在家的老父親,填補精神上空虛;
再比如說,微視能夠幫助年輕人們,記錄成長的瞬間。
沒有瑣碎、煩心的工作,只有非凡的意義。
恰值騰訊第22周年,短片以愛為紐帶,成功連接進了千家萬戶,也體現出了互聯網大廠遍地開花的盛景。
二、情感營銷,持續(xù)性呈現品牌形象
隨著市場迭代,消費者們的需要,早已不僅是在產品質量、價格高低上面進行選擇了,而是還要加上品牌好壞、服務優(yōu)劣等情感上的滿足。并且在當下,這種趨勢已經愈發(fā)的強烈了。
所以情感營銷成為時下,一眾品牌最先選擇的營銷方式。
騰訊這次的《你在忙些什么》無疑是一個最好案例。
短片的視角是以一個媽媽對女兒的電話而展開的:
你在忙些什么?
這句日常生活中,最為樸素的用語,卻在此時,成為了扎入無數人心口的鋼針。
帶來的是反思?還是思念?或是感動?我們仿佛化身為了短片中的女兒,深深地融入其中。
引發(fā)了共情,精準觸達了消費者的內心,讓受眾看到自己,感受到了愛的光影,同時,短片在結尾,又以“你在忙什么”關上了匣子,首尾呼應,給出了答案:
忙著實現一些愿望,忙著越變越好。
三、總結
眾所周知,情感營銷是通過創(chuàng)建品牌特性,植入品牌形象,散發(fā)品牌溫度,讓人們無形中愛上產品和服務的過程。
也一如《情感驅動》的作者拉米拉斯的一個觀點所說,他認為作為消費者,我們的行動主要是情感來驅動的。
但是,所謂情感營銷也不是一路坦途,有溫度更有人性的品牌不在少數,但往往一次錯誤的公關案例,一則不是那么相得益彰的廣告,也都會讓品牌徹底“翻車”,現實中這樣的案例已不在少數。
尤其是在互聯網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當下,品牌方更得注意塑造品牌形象,就像老話所說,人的名,樹的影,品牌們都在絞盡腦汁希冀和消費者成為朋友,達成情感共鳴,但有沒有考慮過,消費者們愿意和“壞朋友”長久共存嗎?
最后,希望拼多多這樣的事情少點發(fā)生,讓騰訊的陽光,多沐浴一些,正在凜冬中的打工人吧!
-END-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