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在80后孩子們之間有一個“傳說”:打游戲能賺錢,能為國爭光。電子競技從本世紀初就開始在中國悄然走紅。
電競也絕對是2015年游戲圈的主角之一。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端游電競規(guī)模高達269.1億,電競用戶超過1億人,即使是這樣還是在在增速放緩的中國PC端游市場成為異類。游戲產業(yè)就是這樣,一旦有風口爆發(fā),立馬會有無數的熱錢涌入其中。但投資更多針對的是一線或者甲級聯賽的職業(yè)戰(zhàn)隊,而二線電競工作室,就像華美外袍下的虱子,一直存在卻鮮少有人關心,直到他們破繭成蝶晉級到甲級聯賽。
圍城之困現狀一:違規(guī)或者不穩(wěn)定的生存選擇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中國存在的二三線工作室數量有上百家,光四川地區(qū)就有二三十家,這些工作室基本上是靠代練打單或者個人老板的投資生存。關于代練違反游戲規(guī)則這一事件,林文軍是這樣解釋的“代練違規(guī)卻不違法。很現實的一點是中國二三線的電競工作室,如果沒有公司、土豪投錢,只能選擇靠代練養(yǎng)活自己。”俱樂部首先解決的是生存問題。
代練違規(guī),個人投資不穩(wěn)定,二三線俱樂部的生存道路只能二選一。選擇代練,盈利模式就是有比賽時打比賽,沒比賽時打單子;選擇個人投資,不需要代練但非常看重比賽成績。根據林文軍描述,四川每年都會有8到10家工作室因為沒有資金鏈支撐而倒閉。有些老板貸款投了二十幾萬,用錢砸出一些實力比較高的選手和隊伍,但是參加幾次比賽后發(fā)現成績不理想,于是兩三個月之后選擇放棄撤資。即便是一線俱樂部也有隨時撤資的危險,前段時間國內老牌俱樂部DK宣布解散,據傳是DK老板不想再為俱樂部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選擇解散。
電競就像一座城池,城外的人看著市場熱潮想進去,城內的人經過燒錢階段想出來。即便是成為紅海的當下,電競的火爆也只是存在在流量上,關于盈利歷來都是它的短板。
圍城之困現狀二:入不敷出的電競俱樂部
電競俱樂部的贏利點始終很少。只有EDG等國內一線俱樂部才會得到一些收益(外設、代言、廠商贊助),而這些二三線俱樂部基本都沒有。有限的比賽獎金對于維持俱樂部運作只是杯水車薪,投入與盈利遠不成正比。
韓國電競發(fā)展到如今,背后是舉國之力在支持。俱樂部的背后是大財團,戰(zhàn)隊相當于公司;此外還有專門的電競電視臺、綜藝活動、各種代言支持。而在中國,不成熟的運作不僅體現在戰(zhàn)隊管理上,關于盈利方面也始終停留在入不敷出上。
根據爆料,即便有的戰(zhàn)隊好不容易從甲級升到了一線平臺(LPL),獲得了更多的融資和收入渠道;但伴隨而來的是基地的擴展、選手的工資、俱樂部的運營、廣告宣傳等支出上升,收支平衡下來依舊赤字。雖然電競圈和影視圈、娛樂圈越走越近,但影視、娛樂圈摸爬滾打很多年,有一套自己的成熟體系;電競圈才剛剛起步,光是成為大眾文化就需要很長時間。
這種“只進不出”的燒錢模式也是電競俱樂部被詬病為“富二代的玩物”的原因。盡管前幾天王思聰說“很多富二代跟著我把電競業(yè)炒太高了”;但現實是,目前在中國,電競俱樂部是有錢人才能支撐起的產業(yè)。
“其實電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樣,它一直很難做。”林文軍無奈的笑笑。
圍城之困現狀三:選手管理問題之殤
“選手管理是戰(zhàn)隊的最大問題”,在采訪時林文軍反復強調。根據他的說法,AES工作室對選手們按照一線戰(zhàn)隊要求:工作時間早晨12到晚12點;如果不遵守會有懲罰(罰錢);工作臺不允許吃東西、不允許抽煙(有抽煙區(qū));不允許罵臟話;戰(zhàn)隊出去比賽不允許穿妥協(xié)、另類服裝等。
作為競技體育,成績是唯一的考核要求。選手是戰(zhàn)隊成績的關鍵,可惜目前國內對于選手們的管理力度遠遠不夠。這種松散表現為:選手不聽教練指揮、私自接洽直播合作、沒有契約精神、選手低學歷問題。
選手不聽教練指揮,從遠了說是中國尊敬長輩文化的缺失。在韓國,晚輩對長輩非常尊重;在俱樂部管理上,教練擁有絕對權力。在冠軍隊伍SKT體系中,教練kkOma的權力甚至凌駕于管理層,選手們對教練的決定更是無條件服從和執(zhí)行;而反觀中國俱樂部,由于俱樂部需要造星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利益,因此在面對明星選手時,教練領隊的地位反倒比選手還低。
私自接洽直播,這點也是現在職業(yè)選手變撈的關鍵。中國電競俱樂部對于選手的管理遠遠不夠嚴格,據林文軍爆料,國內某一線俱樂部的選手(具體不方便透露),曾私自與直播平臺接洽商業(yè)合作,巨額的直播合作成為了選手偷懶、懈怠的溫床。
沒有契約精神。最近的轉會期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因錢而跳槽的選手,雖然這種行為無可厚非,但跳槽前消極比賽、或者因為比賽級別較小就亂玩都是缺乏契約精神的表現。
選手低學歷問題。無論是一線還是二三線,目前我國電競圈選手們學歷普遍不高,電競的火爆與直播的賺錢增加了輟學打游戲的現象。相對于國內為了賺錢打電競,國外更多的是把電競看做一種職業(yè)。對待電競的不同態(tài)度決定了選手們的素養(yǎng),而素養(yǎng)又側面影響了對游戲的理解和態(tài)度。
從資金到管理,從戰(zhàn)隊到選手,中國二三線電競俱樂部大部分都在溫飽線掙扎存活,而一線俱樂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也和二三線俱樂部一樣,面臨著盈利、選手管理等根本的問題。本篇主要針對(二三線)俱樂部本身存在的問題詳盡闡述,系列篇還有聯賽篇、直播平臺篇,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