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而在生活中。

一、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給目標一個時間節(jié)點
16年11月大四開學兩個月后我來了北京,想法很簡單:找一份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工作,盡量和產品相關或者能直接做產品工作。當時主要投遞了五家公司,百度,騰訊,阿里,一點資訊和滴滴,每個公司投遞了不止一個崗位。百度,滴滴和一點資訊首先發(fā)出了面試邀請,最終這三家公司都過了。由于一點資訊給了和產品相關的工作,于是就選擇了一點資訊。而確定入職一點資訊之后,一天騰訊和阿里打電話邀面試,由于急于入職,就沒有去。二、快速落地,在實踐中修正認知偏差
在一點資訊主要做的是產品相關的工作,一點資訊雖然算是大廠,但氛圍還是偏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 學習成長的機會比較多,加上leader平時一直鼓勵自己多嘗試,所以在一點資訊的成長比較快。 在一點資訊的時候,學習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把需求快速落地后找老大過 ,參加每周兩次的產品會并記筆記。 需求是唯一的,滿足需求的方式是多樣的,只有把自己的思考成果快速輸出出來交給大家評審的時候,你才知道自己哪點沒有思考到位? 不合理的地方如何修正?輸出的速度越快,同樣時間內踩過的坑也就越多,成長速度也就越快,如果你想同樣時間內比別人成長的更快,那你就需要在同樣時間內做的更多,沒有比別人做得少還比別人成長快的方法,如果有,那也只是作者把一些苦逼的日子說的云淡風輕,以此來吸引眼球,從而達到某種目的。 快速輸出成果不是要你不加任何思考就去做,而是思考充分之后快速落地,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要把功能想明白,功能想明白之后,輸出文檔時就會很快了,如果你平時寫文檔速度比較慢,很多時候是因為你沒把功能想明白。 有些無關自己需求的產品會自己也會去參加,一點資訊的氛圍比較開放,只要你想參加直接進去就行了,評審需求的時候往往是各部門的老大,有時候總裁也會參加。需求評審過程中就能知道別的產品經理是怎么想的,需求是如何提出以及如何去滿足的,開發(fā)如何評定一個功能做與不做以及優(yōu)先級如何排序的,產品會上有些當時不理解的功能自己會記下來在下班路上或者到家的時候再反復去思考,直到自己完全想明白,之后會去想還有沒有更好的滿足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提升很快,沒多久就開始單獨負責一條產品線了。三、快速理解業(yè)務更容易做出成績
在一點資訊呆了四個月,后來有一家公司邀請自己去做COO(自己之前創(chuàng)業(yè)的緣故)。當時自己有些猶豫,覺得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職業(yè)斷層,后來看在錢的份上就沒有再猶豫。 從實習生身份到COO,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就不是一個點了,運營側和產品側都需要考慮,而且要合理配置人去執(zhí)行落地。運營和產品歸根結底都是為業(yè)務服務的,入職之后一段時間一直在了解業(yè)務。如何賺錢,用戶群是什么樣的,群體關注點在哪兒,怎么引入以及如何維護?業(yè)務了解清楚之后,這些問題就相對簡單了,讓產品和運營都跟著業(yè)務接入時間點跑就可以了,后續(xù)只需要通過數據側的反饋來推動優(yōu)化迭代。 比起工作多年的同事,我對產品的理解肯定是不如他們的,之所以做的還可以,主要是對業(yè)務的了解深一些,再加上有一定的同理心,最終效果還算不錯,入職半個月后被老大主動漲了次薪。四、好產品是迭代出來的,好的產品經理也是
還沒從事產品工作的時候,當時出于興趣,自己會找來市面上各種各樣好玩的產品去體驗。當時純屬圖新鮮,后來決定從事產品工作后就刻意去關注功能分布,交互流程,以及界面外觀,長時間的把玩建立了比較好的產品感。 沒想過大學畢業(yè)就去創(chuàng)業(yè),也算是個偶然事件。當時說完自己的想法后,一個百度的哥們覺得可行,于是就決定做了,后來又陸續(xù)吸納了幾個人,現在在北京上海各有一個團隊,團隊成員除了自己外全部是來自大廠具有較長時間職業(yè)經驗的,雖然出發(fā)時候很偶然,真正開始做的時候心已經完全準備好了。 創(chuàng)業(yè)之后,我更多要關注業(yè)務,關注產品同時也要思考未來,對產品的關注之前我可能對界面美觀度關注多一些,但由于自己天生審美比較差,倒也沒做出來什么好看的東西,現在對產品的關注更多在功能側,哪個階段該實現什么功能,自己尤為關注和敏感,很多時候有些邊邊角角的需求可能會占據大量的時間,進而導致進度拖慢,這時候自己就會考慮砍掉。 必須的功能優(yōu)先做,重要的功能趕緊做,不重要的功能延后做。任何一款產品可能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品需求伴隨著產品生命的始終,把主要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未來可以談,切忌因為關注邊邊角角而忽視了大局。 好的產品是迭代出來的,好的產品經理也是,多思考,多做,多學習,多復盤,這樣的成長速度才是最快的,不要上來就想著創(chuàng)新,想著做一款獨一無二的想法,也不要想著尋找一味良劑,服用完之后就能立馬天下無敵。只要你把市面上80%的競品都了解到位并用于指導自己的工作,那你已經會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產品經理了,而這個需要大量的時間,付出很大的精力,至于創(chuàng)新,是在你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之后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事情。 所謂成長,在于能做,不在于能說;所謂修行,不在山上,而在生活中。#專欄作家#
王豫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5年產品經理,一個既懂產品又懂運營的全棧小能手。微信公眾號:王豫強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lián)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