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很火,尤其新媒體運營很火。不少人想轉行在新媒體運營,如果轉行,如何入門了?翁章給了我們啟示:
入門的招式
在龐雜的新媒體運營體系中,文案是每個新媒體運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因為對文本的編碼和釋義,是一切傳播的原點。細碎的字符組合成不同的故事,消解于 140 字微博直發(fā)語里,流轉在 1000 字的微信文章里,最后直達每個受眾的內心深處。
而文案作為入門的招式,又分為“意”與“形”兩個姿勢。
比如,“意”的層面,一則賣糖廣告的兩則文案該怎么寫?
正常的思路,會從糖的產地、構成、營養(yǎng)價值對糖進行華麗的包裝,你可能會這么寫:
這塊糖來自蔗糖之鄉(xiāng)廣東,不同于砂糖,蔗糖更甜且有回甘,能讓你心情愉悅。
但這只是基礎的文案范式,而極其強調“短平快”的新媒體傳播,這顯然不是一條有感的文案。所以,或許你可以這么寫:
這塊糖,甜過初戀!
不需要過于華麗的修飾,糖的本質躍然紙上。人們其實不想買一個四分之一英寸的鉆頭,他們只想要一個四分之一英寸的洞。新媒體傳播,直白的價值傳遞,比起長篇累牘來的更為有效。
北宋哲學家邵雍曾說,煉辭得奇句,煉意得余味。這在新媒體的文案撰寫中也說得通。
當然,相比,“形”的層面也很重要,文案的“形”,來源于廣泛的閱讀和寫作而形成的詞句鍛造能力。
比如,一個簡單故事場景的描寫,你可以去這么寫:
廢棄的出租房,我們找到了十二瓶啤酒。
也可以這么去寫:
我們從廢棄的出租房找到了12瓶啤酒。
同樣的語義表達,卻有著不同的文字排列,而相比條件限定“XXX出租房”,通過主觀“我們”去表達很顯然更有代入感,而在新媒體文案里,對數字的描述“12”比“十二”更具易讀性。
傳播學里有個經典的公式,即:
受眾的選擇度=受眾對內容的熟悉程度/內容獲取的易得性
獲取的易得性,可以通過特定的新媒體傳播渠道去解決,而受眾對內容的熟悉程度,只能從內容上進行優(yōu)化,也就是“形”和“意”的層面,“形”則更為直觀。
所以,入門的招式如何修煉直接決定了你能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媒體運營,而文案的淬煉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沉淀和寫作訓練,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運營的工具
除了優(yōu)秀的文案訓練,新媒體運營同互聯網公司其他工種(設計、研發(fā))一樣,有自己特定的職業(yè)工具,且在職業(yè)地位上應該是平等的。
這些工具又分為兩大類——內容制作類、內容編輯類。
1.內容制作類
包含最為基礎 word 之外,還有 Photoshop(PS)、Premiere(PR)、illustrator(AI)、 After Effects(AE);當然也有特定的公司(比如:迪斯尼)會需要新媒體具備 3d max 的使用技能。
隨著互聯網公司崗位分工的更為專業(yè)化,PS 成為新媒體運營的必備技能,你可能需要熟悉字體設計、海報設計以及摳圖、合成的特殊需求。由于新媒體運營線上活動的頻繁性和運營過程中的趨熱性(追熱點),需要新媒體運營具備快速制圖的相關能力,而懂插畫且熟練使用手繪板的運營身價更是水漲船高。
而更務實一些,在大熱的短視頻內容上,精通 PR(視頻剪輯軟件)也會讓你獨樹一幟。
2.內容編輯類
一般而言,新媒體運營離 DW(網頁編輯軟件)還是比較遠的,而常用的編輯工作集中在微信后臺、H5、以及新聞客戶端后臺編輯層面。比如:某企秀、135 編輯器、MAKA 等。
這需要新媒體運營具備整體的審美眼光和極致的耐心,任何一篇內容的產出不亞于開發(fā)解決一個 bug,或設計完成一張草圖,也應當得到應有尊重。
除了工具,新媒體運營還有更為重要的要求——解構能力。
解構能力
除了入門的招式和必備的工具,其實新媒體運營是用創(chuàng)意實現價值的工作,如何正確地使用新媒體運營需要反向解構公司的需求,但所有的需求都圍繞以下兩點展開。
品牌曝光
下載轉化(電商則與銷量掛鉤)
總得來看,品和效是新媒體運營極難平衡的兩點。所以,從具體解構來看,可以從案例的角度進行闡述。
1. 如何進行品牌曝光?
要解構這個問題,需要找到問題的前端、中端和后端,即:想在哪進行品牌曝光(前端)、想通過什么內容進行曝光(中端)和想對誰進行品牌曝光(后端),這樣才能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
比如:
一款校園社交 APP,他首選的曝光途徑應該是線上(微博、微信、貼吧、豆瓣、QQ 空間等),曝光的內容一定是與學生相關的廣告軟植,曝光對象肯定是在校大學生,再肢解一下就是哪個地區(qū)哪個學校的在校大學生。
所以,在媒介渠道的選擇上我們大致可以劃定大學生關注的博主(搞笑、校園生活、美妝、美女等),以及目標學校的學生朋友圈(社團團長、學生會干部、校園網紅),還有貼吧的大學吧廣告位,QQ 空間大學生年齡段投放的廣告位。
內容選擇上則是與學生生活相關,且與學生的偶像(吳亦凡、李易峰)、興趣(游戲、聚會)密切相關。
前端和中端決定之后,在特定的后端投放,就自然可以實現品牌曝光的效果,也就完成了整體新媒體需求的閉環(huán)。
2. 如何下載轉化?
下載轉化不適用與廣告平臺,如果想通過雙微實現大規(guī)模下載,一是常規(guī)手段無法達到,二是這也脫離了新媒體平臺的本質。
因此,解構這個需求的傳統做法,一般都會選擇地堆(掃樓、擺攤)和線上投入(某職貓、某米),兩條路徑去實現。而新媒體則更多地在此扮演吹鼓手和宣傳機器。
當然,解構能力的本質在于快速找到需求的線頭,進而擬定相關的解決策略,這點同文案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不過從我接觸到的國外平臺(FB、twitter)運營團隊來看,他們更看重解構能力,畢竟國外的KPI更強調真實用戶的增長,而不是水分很大的粉絲數。
其實,我想說的是新媒體運營是件很務實的事,也不是 1、2 個人就能完全做好的,從行業(yè)分析的角度它可能代表了新興的產業(yè)。
不過,或許端正思路,尊重這份職位,從務實的角度去看待運營這件事,才是每個新媒體運營應該做好的事情吧。
愛盈利(aiyingli.com)移動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盈利指導網站。定位于服務移動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移動盈利指導。我們的目標是讓盈利目標清晰可見!降低門檻,讓缺乏經驗、資金有限的個人和團隊獲得經驗和機會,提高熱情,激發(fā)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