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播動力學的角度,我們經常將注意力放在傳播者及其努力上,而對信息受眾的結構及行為研究較少。受眾的接納門檻指的是其對信息的排斥及反應程度的描述,接納門檻高,意味著其對信息的信任度較低及傳播的主動性弱。
人們在接納不同的信息時會有較大的差異。新的信息傳播比較容易影響那些接納門檻比較低的人。信息傳播的真正目的是被更多人所接納。
當我們看到被我們視為可信賴的人,例如家人、朋友,接納了信息傳播的模式,我們的接納門檻就會降低。之所以關注朋友的口碑推薦,其本質就是在降低接納門檻,讓信息更容易進入消費者的心里。
個體的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圍群體的行為影響,要想引爆社群,“臨界大多數(shù)”是引爆的臨界點。
大量個體的態(tài)度或行為能推進系統(tǒng)的“臨界大多數(shù)”。美國格瑞勒懷特曾經通過一個生動的案例解讀個人門檻和系統(tǒng)臨界大多數(shù)之間的關系。
假設一個廣場上有100人來回轉悠,準備暴動。如果一個人的門檻是0,一個的門檻是1,一個的門檻是2,依此類推,最后一個人的暴動門檻為99。
從裂變的角度能看到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fā)生。門檻為0的人作為暴動的煽動者,開始砸玻璃,他的舉動立馬會引起門檻為1的家伙參與暴亂行為,門檻是2的家伙看到已經有兩個人開始行動了,他也會參與行動。本來只是看看并沒有想參與的群體都會被其卷進來。
我們來分析這個暴動的裂變過程,如何卡位關鍵的節(jié)點以避免這次暴動的發(fā)生?
其實很簡單,將群體接受門檻為1的家伙換成一個接受門檻為2及以上的家伙就不會出現(xiàn)多米諾骨牌效應。當?shù)谝粋€家伙開始砸玻璃的行為,其他人的接受門檻還沒有到達一個度就不會被點燃,最終這個“星星之火”就會被滅掉。
鄧肯瓦茨也曾經撰文優(yōu)化新產品引爆的規(guī)律,其關注的點不僅僅是用戶具有較低的門檻,還要關注相互連接的群體人數(shù)。
具有更多連接的社群節(jié)點,將更具備穩(wěn)定性,而連接較少,社群互動較少的節(jié)點,將更易被引爆,因為其被引爆更加簡單。例如,假設節(jié)點中有3個緊密聯(lián)系的人,其中一個是活躍的。單個節(jié)點占A的所有聯(lián)系節(jié)點的1/3,而節(jié)點B如果是同樣的門檻,其中一個是活躍的,其只占到B節(jié)點的1/4。擁有更多連接的朋友或者決策時會征求更多人的意見,這樣的節(jié)點在引爆中就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在特定群體里面如果其連接的人較少,或者決策時只征求幾個人的意見,這樣這些少數(shù)的被“引爆”的節(jié)點對未被激活的影響力就很大。
任何社群,都可以被理解成為復雜系統(tǒng),每個復雜系統(tǒng)都有弱點,一旦以合適的方式打擊關鍵節(jié)點群,系統(tǒng)就會坍塌,人群就會被引爆。
我們在發(fā)布新產品或舉行相關市場活動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引起“引爆平臺”的效應:
(1)給早期傳播的人或采用者以更大的激勵,沖擊臨界大多數(shù);
(2)補貼容易引爆的群體,防止因為他們不知曉新產品或新事物而錯失引爆的機會;
(3)給予更強的傳播動力、話題性、娛樂性。
在社會網絡中,傳播是一個高度依賴群體狀態(tài)的過程,個體的接納門檻表明個體的決策及信息接收容易受到周圍人影響的程度。如果中心節(jié)點具有高門檻,這樣會對我們傳播的覆蓋提出很大的挑戰(zhàn),普通的信息往往在接納門檻高的節(jié)點被卡斷,很難繼續(xù)傳播下去。
但是交互類產品(例如電話、傳真機等),消費者決定購買決策的接納門檻將更大程度依附于和他們日常聯(lián)系中有多少比例的人已經采用新了產品,隨著比例的提高,接受門檻也逐漸降低等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購買行為。
了解傳播網絡的結構,比簡單地使用意見領袖更具有效果。在營銷信息的傳播中,需要考慮我們發(fā)出去的信息在群體中傳播效率,即如何做才能使高門檻和低門檻的接納者都更易接受。故事、視頻、漫畫的表達形式會降低接納門檻,讓信息更好地流轉起來。
通過某個人的朋友介紹、推薦,也可降低接納門檻,讓信息加上線下關系的元素,信息將產生更好的效果,打消受眾的懷疑,使人們更迅速地產生行動。中心節(jié)點已成為許多信息的連接,也有許多信息被中心節(jié)點送出。
本文內容摘自《引爆社群: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4c法則》,唐興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