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接到一個咨詢,挺典型的:
一個做了5年文案策劃的妹子,之前一直是在偏傳統(tǒng)行業(yè)的公司做企業(yè)宣傳、項目方案策劃之類的工作,入職一家在線教育公司后負責線上線下活動策劃方案的輸出,頻頻被領導說沒有運營思維,很苦惱,問我:
1、什么是運營思維?
2、領導說我沒有運營思維,是什么意思?
3、傳統(tǒng)行業(yè)轉互聯(lián)網,在思維認知層面如何調整?
其實這個問題不止一次在咨詢中遇到了,大部分人從傳統(tǒng)行業(yè)轉互聯(lián)網都會經歷這種思維上的陣痛,需要快速扭轉、切換。
思維是什么?它探索與發(fā)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什么是運營思維?它從哪里來?我將以在阿里的工作經歷詳細講解互聯(lián)網運營人員必備的四個運營思維。
一、運營思維的重要性
運營思維是一個比較高維的東西。如果你安于做比較簡單、重復、無挑戰(zhàn)的工作,是不是具有運營思維無關緊要。它更多的用武之地是在那些比較復雜的、陌生的、變換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務中。
感謝我所經歷的每一份工作,沒有一份是一眼能看到頭的那種,每一份都很挑戰(zhàn)性。這也逼迫我去鍛煉自己的思維。
具體地說,所謂運營思維,就是可以低成本學到新知識,還能遷移一些模型和經驗到全新的項目中。這對于做運營顧問需要頻繁切換工作場景太重要了,如今我能在3天內上手一個新項目。
另外,擁有運營思維會讓你更有底氣。碰到一個陌生、棘手的問題時,不會亂了陣腳。雖然無法馬上想到解決方案,但我擁有運營思維的人知道怎么抽絲剝繭,找到解決的路徑。
最后,如果要往管理層或者知識變現者走,你必須得擁有“運營思維”,把它提煉出來給你的下屬或學生,既可以讓他們快速上手工作,提高效率,也可以實現認知上的同頻。
二、四大運營通用思維方式
黃有璨在《運營之光2.0》里詳細定義過運營思維。我認同并踐行著這四種思維,雖然有些其他心得,但沒必要重新定義。故在此還是借由這四個思維,說說我的理解和應用。
四大運營思維:流程化思維、精細化思維、杠桿化思維、生態(tài)化思維
運營四大思維
1、流程化思維
一個成熟的運營拿到一個任務時,會去梳理它的全流程,把大問題拆分為無數細小的執(zhí)行細節(jié)。無數的細節(jié)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流程化思維,一是體現在當前問題的處理上,二是體現在做完當前任務后,把經驗沉淀成一個標準流程,下次遇到類似任務時可以借鑒、復用,節(jié)省力氣。我待過的攜程和阿里都是非常重視流程化的。
舉個例子,你能想象,雙11的經驗可以做成一本厚厚的SOP嗎?
雙11項目中其中的一張SOP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即標準作業(yè)程序,就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tǒng)一的格式描述出來,用來指導和規(guī)范日常的工作。
這個概念用在制造企業(yè)比較多,竟然被用在具有創(chuàng)意的雙11活動上。很多人會疑惑,雙11難道不是應該每屆都重新腦暴嗎?是的,每年雙11前腦暴會非常多,主要定幾個關鍵點,比如節(jié)奏、主題、玩法。
但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其實和往年有超過50%的相同點。每年都有新同學加入雙11項目組,完全可以通過一個SOP來了解歷年的雙11,獲取直接的經驗應用到當前活動中。
有人要問了,是不是只有大公司的運營才需要或者才用得上流程化思維?當然不是,你做任何一件小事都用得上。同一件事,A能把它拆分成3個關鍵節(jié)點,B能把它拆分成5個節(jié)點的話,B對做好這件事的把控程度就要高些。
2、精細化思維
和流程化思維緊密相連的是精細化思維,其實SOP里已經體現出精細化。比如下面這張圖,是阿里又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618年中促會場中的一個banner。這里面哪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精細化呢?
618年中促中的banner
對,就是那個action button 上的文字“最后瘋搶1小時”。
結合我截圖時的時間23:24,聰明的讀者應該能聯(lián)想到,這個button上的字是每個小時更換的。在活動正式期當天的最后幾個小時開始倒計時,可以給人一種緊迫感,這個小小的動作稍微麻煩了一點,需要多做幾張不同倒計時的banner圖,設定好更換時間。
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在流量可以達到百萬、千萬數量級的大型活動中,banner的點擊率高1個百分點,都可以讓landing page(著陸頁,點擊這個banner后到達的頁面,通常是一個承載著多個商品的會場)增加上萬甚至十萬的UV(獨立用戶訪問量),對訂單量、交易額的提升是很明顯的。
3、杠桿化思維
所謂杠桿化思維,就是先做好某一件事(破局點),再以此為杠桿撬動更多更好的事情發(fā)生。
阿里運營特別善于找抓手、樹標桿、做showcase(俗稱樣板戲),這都是杠桿化思維的體現?;顒舆\營要做關鍵人營銷,用戶運營要注意挖掘和維護關鍵人,都是這個思維的運用。
杠桿化思維常用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資源匱乏的時候,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到二兩撥千斤,甚至空手套白狼。阿里這種大公司也需要么?是的。阿里是艘巨輪,但一線的運營在各自崗位工作時,也會遇到很多阻力和資源不足的時候。杠桿化思維在工作中的運用,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拓展)崗或者KA(key account,俗稱大客戶)運營的同學應該是深有體會。
舉個例子,有一年天貓要做時尚化。“時尚化”這個虛的詞拆解成數據可衡量的指標就是國際一線品牌入駐天貓的比例。當時天貓平臺里是非常缺這類品牌的,這樣的品牌也確實比較難談,他們對進駐中國的電商平臺疑慮重重。
有一位KA運營花了近1年時間寫了上百封郵件才邀請到某國際一線化妝品品牌進駐天貓。如果從KPI完成量來說,你可能覺得她很傻,花那么大力氣啃個大骨頭,不如去搞定10個更容易搞定的品牌。
但這位KA運營認定了這個品牌就是個杠桿點/破局點。該品牌入駐后試運營三天,交易額突破600多萬,創(chuàng)下天貓美妝單品的銷售記錄,是線下N個專柜的銷售業(yè)績總和,在業(yè)界引起了轟動。之后這位運營用這個showcase去BD時,各大品牌相繼入駐。
這里有個關鍵點是,這位KA運營不是把這個關鍵品牌請進來就完了,它能否成為一個showcase取決于它入駐后的首次亮相。
這位同學很負責地跟進店鋪開張、商品上架、宣傳預熱,把每個能動用的資源都爭取到去為該品牌引流,而不是移交給活動運營就完了。我甚至在淘寶城的廁所廣告位、內網阿里味兒、郵件群發(fā)里都收到了該品牌要開業(yè)促銷的消息。在輪番轟炸下,我們很多內部小二都成了顧客。
4、生態(tài)化思維
生態(tài)化思維有種隔山打牛的感覺。你會感覺大部分運營的事兒都不是直接在完成KPI,而是做一個局,局做好了KPI自然就完成了。
在淘寶做賣家運營時,有一年我的KPI是幫助賣家成長。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單憑我一個人的力量是肯定完成不了的。說實話,作為一個腳下沒沾泥,沒有從行業(yè)里面摸爬滾打后再來平臺的人,我對于一個賣家做電商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問題理解并不深刻,我只能拆分GMV=瀏覽UV*轉化率*客單價這個公式去指導他們,有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尷尬。
這時我在想,阿里除了小二、賣家、買家,還有誰?阿里根本就是個是生態(tài)呀,我應該去生態(tài)里找破題之道。
為了賦能賣家,我會為他鏈接所有阿里生態(tài)里的資源,最主要的就是阿里媽媽、淘寶達人、TP(taobao partner第三方開發(fā)或代運營)、菜鳥物流等。阿里媽媽主要是售賣阿里系廣告的,包括淘客、鉆展、直通車,我雖然不需要賣廣告,但我知道要提高賣家的流量,購買廣告是個必須的途徑。怎么購買,購買后怎么投入產出比更高,就需要專業(yè)的人教了。
我和阿里媽媽的小二聯(lián)系上后,他們非常愿意幫我指導賣家。這樣,如果我的賣家買了廣告,既幫助了阿里媽媽同學的KPI,廣告帶來的轉化又幫助了我的KPI達成。
阿里生態(tài)簡圖
阿里系之外,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今年新銳的電商APP網易嚴選,在常人看來跟淘寶是對立的,很多用戶說,自從迷上網易嚴選,好久沒逛淘寶了。
就是說,兩者是有一定競爭關系的。但有一天我發(fā)現網易嚴選在淘寶開店了,一方面佩服網易嚴選的的全網戰(zhàn)略,一方面佩服淘寶的大氣。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至少在當前,他們是各自需要對方的。
-END-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