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進入公司的時候,一開始做的是Facebook phone項目。后來項目進展不順利,被砍掉了。我在公司待了4年,只有半年多覺得挺好的,其他時候覺得公司要不行了的感覺。在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更要懂得堅持。
為什么要學習Facebook的Growth Hack技術?
當時進公司時,Facebook上的月活(Monthly Active User)是5.5億,離開公司時月活已經達到16億多。日活(DailyActive User)是從2.5億達到9.5億,移動端用戶則從20%增長到85%。月活和日活,在移動端的增長都是很迅猛的,那么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最近四五年,用戶增長曲線是比較平整的直線往上走。但從一個月,或一個星期來看用戶增長曲線,卻很陡動。在每個細節(jié)上,都有團隊進行很多調整活動:看數據如何變化,找到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果做得好,就把好的經驗保留下來。
整個公司的Hack(黑客)文化十分濃厚,指的是:馬上上手、快速搞定、持續(xù)迭代。
一旦有想法,把原型做出來,測試效果如何,一個月開發(fā)1.0版本,推給用戶測試反應。其特點是非傳統(tǒng)、技術驅動、數據為王。還有,老板Zuck非常專注,把重點放在增長上面,一直強調用戶增長,鼓勵去做不同的想法。
回到growth hack(增長黑客)技術本身與傳統(tǒng)市場做營銷的區(qū)別:
傳統(tǒng)市場花費很多錢,使用戶知道這個產品,把用戶拉來,擴大影響力,但最后沒有很好的數據去追蹤到底有多少用戶開始付費、留存率及多少人在口口相傳。而hacking技術是產品、工程、運營團隊一起做的結果,可以滲透到每一層,得到相關的數據。
根據互聯(lián)網用戶漏斗模型(AAARR模型):拉新、留活、回訪、推薦、購買。
關于Growth Hack技術在Facebook運用的4個步驟
1、從原始數據上制作數據面板
關注日活、月活、停留時長、用戶留存等數據;
針對用戶粘性,在Facebook會關注一個指標“L6/7”:一周7天是否6天登錄,記錄單個用戶在平臺上的忠實度;
其他專門的指標,推薦算法,通過測量Like(喜好)和comments(評論)來調整。還有根據核心業(yè)務指標來調整。
2、分析研究數據面板
了解產品核心業(yè)務;
監(jiān)控+警報;
學會利用數據反向推動產品的功能迭代非常重要。
下面分享關于Growth Hack技術在Facebook運用的4個步驟。
其本質是從錯綜復雜的數據中找出規(guī)律。有以下5個步驟:
- 分組
- 比較
- 找出差異
- 假設
- 論證
Facebook的“people you may know”(你可能知道的人)這個功能是如何產生的呢?
當時,發(fā)現一部分用戶很活躍,一部分不活躍。把這些用戶分組,工程師進行比較,找出特征,得出兩個群體間平均好友數和個人信息完整程度的差別。
于是做出其中一個假設:好友越多,則用戶越活躍。
然后就開發(fā)測試這個功能給1%的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后,觀察這些用戶,這個假設得到印證,就對所有的用戶開發(fā)這個功能。
知乎也使用這樣的方法,為了用戶增長,發(fā)現回答問題的個數上,回答3個或3個以上的用戶一般會留下來,于是運營人員不再拉新用戶,而是偽裝成用戶,不斷拉其他用戶回答問題,這樣就可以提高留存率。
針對不同產品,都存在特定的數值以提高留存率。如Facebook上加了10個好友,twitter上關注30個人,Slack上發(fā)了2000個消息后能夠把用戶轉為付費用戶。針對不同產品,需要找到屬于自己特定的數字,使用戶穩(wěn)定下來。
3、增長漏斗
拉新:從渠道、廣告、活動、地推等各方面;
觀察提升留存:好產品、監(jiān)控、召回機制;
催生用戶再分享:在產品詳情頁都有分享按鈕。
用戶留存永遠是王道,留存的本質是產品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做產品時要想好用戶的需求是什么,后面的growth hacking才有意義。
4、灰度發(fā)布及A/B測試
- 計劃:根據新功能制定改版計劃;
- 預期:數據會如何變化;
- 設置多版本:逐步開放給用戶;
清除:清除老的版本。
Facebook首頁改版就是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
對于中國公司和中國文化,使用growth hacking要注意:
- 學會用數據驅動說話;
- 防止獨裁造成,領導要支持;
- 緩解服務器壓力;
- 重大bug的最后一道防線,關掉服務器。
總之,growth hacking 是加成,不是基石,是1到n的變化,而不是0到1的變化。用心聽用戶的需求,但不要照著用戶需求去做,抽出用戶本質的需求去做產品。注意,如果是初創(chuàng)公司,不一定適合以上growth hacking四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