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PP營銷
iOS和安卓兩個不同平臺上的APP開發(fā)小團隊經常被描繪成兩個相當迥異的存在。
類似的故事近來被一提再提:兩個人分頭創(chuàng)業(yè)做APP開發(fā),1年后,在iOS上做游戲的小伙伴都掙到了買房子的首付;而醉心安卓的開發(fā)者還在借錢交房租。
這一切都是因為安卓“打包黨”的存在。獵豹安全專家李鐵軍預測,如今市面的安裝包約30%都被“打包黨”篡改過。
“我們收集的安卓程序樣本總量超過2000萬個,如果不是此類盜版或山寨軟件的流入,總量絕不會有這么多,安裝率越高的軟件被‘二次打包’的可能性越大。”李鐵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像保衛(wèi)蘿卜、植物大戰(zhàn)僵尸、水果忍者等曾經火爆的APP,都無一例外遭遇過“二次打包”。
在行情“火爆”的背后,是“二次打包”形成的一條灰色產業(yè)鏈。
相比以植入木馬通過惡意扣費來獲取利潤的方式,通過嵌入廣告方式賺錢的“打包黨”在盈利模式上與很多正規(guī)安卓APP開發(fā)者并無二致。只不過,由于“打包黨”是直接破解別人的APP,所以基本上是無本生意。
由于應用商店均被360、百度等幾家大巨頭把持,一般小開發(fā)者會選擇彈窗廣告聯(lián)盟的形式合作推廣。開發(fā)者通過廣告收入獲取提成。
廣告有按照展示次數、點擊次數、安裝激活量等不同的計費形式。以安裝激活量的計費形式為例,目前廣告聯(lián)盟開出的一個安卓APP下載包的定價在1~4元左右,開發(fā)者提成一般為70%。
“其實,開發(fā)者能拿到手的遠遠不到70%,扣除無效量等之后,一般50%已經是不錯的。”有安卓APP開發(fā)者說。
張琪舉例說,廣告聯(lián)盟目前給出的大眾點評的安卓安裝包4元左右,廣告聯(lián)盟把包分發(fā)給開發(fā)者,以注冊量來結算,開發(fā)者可以從每個通過自己APP點擊下載并成功注冊大眾點評安裝包的用戶中得到1.5~2元。
在這些安卓應用中,最值錢的是游戲類。
“游戲的安卓包可以達到5~6元1個,熱門的高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游戲,單個安裝激活價也比較高。”張琪說。
除了零成本,“二次打包”的技術門檻也很低,“有時候不用組團隊,一個人也能做。”張琪說。
在暴利的驅使下,“二次打包”的灰色產業(yè)鏈迅速形成。國內較早從事APP加密產業(yè)的梆梆安全副總裁趙宇此前公開表示,一個10人的團隊可以在一個月內靠病毒打包純賺150萬元。
APP營銷的打包手段
無本暴利更壞還不是最壞的消息。更危險的是,“打包黨”會在破解某APP后,加入病毒、廣告鏈或吸費指令等惡意程序。“中招”的用戶大多都會遭遇頻繁的廣告騷擾、流量損失,嚴重的還可能被竊取密碼與個人隱私等。
“以前,‘打包黨’主要針對游戲與工具類軟件,但現在,一些惡意‘打包黨’瞄準的是支付類軟件,直接惡意扣費。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隱患。”李鐵軍說。
更有苦難言的是,用戶在誤下載并使用了經過“二次打包”的軟件后,一旦遭遇損失,大多數軟件開發(fā)者還得為此“背黑鍋”。
中移指數大數據移動互聯(lián)研究院執(zhí)行副院長闞志剛在日前中國移動應用安全媒體融合峰會上表示,目前約有12.6%的手機APP為惡意應用。
2014年11月,該研究院對國內幾個主流應用商店前100名的APP進行安全測試,發(fā)現排名靠前的APP均遭受嚴重的破解和篡改等移動安全攻擊。其中微信APP篡改攻擊率達15.28%,各大應用商店一共存在514個微信APP,其中79個是假的。此外,超過95%的手機銀行客戶端的現有安全機制都存在嚴重的脆弱性。
不過,由此催生的是安全加固市場,在APP進入應用市場之前,對APP客戶端進行加密、加殼保護,對抗逆向工程、代碼注入等黑客行為。
目前市場上提供的大部分安全加固方案主要通過加殼、加密操作,只能對抗靜態(tài)分析和簡單的逆向工程。
但與此同時,惡意程序加固的問題也開始成為新的困擾。
有報道稱,國家互聯(lián)網應急中心何能強博士在此前的《2014中國網絡安全論壇》上公開表示,2014年監(jiān)測到的互聯(lián)網上加固的安全應用程序超過7萬個,惡意程序有7000多個。
據何能強介紹,2012年上半年,國家互聯(lián)網應急中心曾接到過一個關于仿冒微信客戶端的舉報事件,該惡意程序就是經過加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