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話短說,今天這篇文章是一個嘗試。我們以后想要以天為單位,從各類科技媒體和互聯網相關的自媒體中,精煉出一些更有價值的媒體觀點摘錄,經匯總后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業(yè)發(fā)生的大事。
今天我們主要來圍觀兩件事:微信設立搜索應用部、易到樂視再起風波。
以下是正文部分
一、微信設立搜索應用部
4月24日,騰訊爆出設立搜索應用部的消息。 從爆出消息可以得知:微信事業(yè)群內部架構作了一些調整,包括在原有的組織人員基礎上成立“搜索應用部”。負責微信的搜索業(yè)務、閱讀推薦業(yè)務、AI技術研究及落地、微信數據平臺建設和數據能力的應用。
對于這件事,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圍觀:
微信為什么要做微信搜索?
親兒子(微信搜索)的誕生,對于干兒子(搜狗)的影響是什么?
親兒子和干兒子接下來各自的路應該怎么走?
(一)微信為什么要做微信搜索?
其實,結合微信從誕生之際到現在的產品動作,我們可以看出,微信一直在搜索這個方向上潛移默化地進行著,從搜索聯系人、聊天記錄、朋友圈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朋友圈熱文,再到現在可以搜索站外的新聞和資訊,甚至會出現站外鏈接,支持微信小程序模糊搜索,以及前段時間,根據這些搜索背后的大數據所推出的“微信指數”。
@望月的博客在鈦媒體發(fā)表的文章《微信為什么一定且必須要做搜索?》中,對于現階段微信搜索的方式進行了總結:
微信風格的搜索: 關鍵詞提醒, 這些功能很實用,但隱藏得很深,只是當你有需求走到這一步時,它會給予適當的引導。這符合微信一貫的克制風格;
快速反饋和改進: 了解情況,嘗試各種解決方案,這種耐心接受反饋和快速改進的風格,似乎是存在于微信的每個部門;
把大數據和推薦融入搜索:朋友圈熱文根據大數據和推薦算法判斷出可能喜歡的文章,這相當于在微信里內置了一個「今日頭條」。也就是說,微信搜索不止做搜索,也做推薦。
這些特征,隱隱地預示著微信做搜索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或者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整體來看,微信已經在搜索這方面鋪墊地差不多了,現在終于到了可以開誠布公的程度了。 換句話講,微信為什么要做微信搜索這個問題我們的確可以從這些舉動中挖掘出原因來。
比如,@孟永輝在鈦媒體發(fā)表的文章《微信搜索來了,這是在下一盤什么棋?》中,從微信的產品和內容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微信推出搜索的4大原因:
優(yōu)化了用戶體驗:通過優(yōu)化搜索,在微信內容日漸豐富的情況下,解決用戶痛點,幫助用戶更好地獲得內容體驗。
適應了龐大的內容需求和數據需求:微信搜索功能的推出是建立在海量內容的基礎上的,此外微信端龐大的用戶群體同樣為其提供了海量的數據。
讓微信生態(tài)進一步完善:微信搜索的推出只是適應了人們的使用習慣從PC端轉移到移動端的發(fā)展趨勢, 能夠讓微信生態(tài)系統的運轉更加順暢。
應對自己的另外一個敵人——蘋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更大的目標是通過微信搜索來優(yōu)化產品體驗,在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成熟之后,能夠與國外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巨頭獲得分庭抗禮的機會。
與此同時,@望月的博客在文章《微信為什么一定且必須要做搜索?》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不同的是,@李俊在新浪專欄發(fā)表的文章《微信成立搜索應用部,而這背后是張小龍的三重焦慮》中,則從微信護城河之外的角度入手,認為這雖然是張小龍對微信搜索的重視,但更多的是焦慮。這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下半場用戶使用時長的爭奪,微信并不占優(yōu):微信用戶增長潛力基本已經消失,而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內容分發(fā)平臺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壓榨了微信的使用時長。
不具備搜索基因,但微信又必須得做:如何將內容和用戶連接起來是一個問題,微信很好的做到了鏈接“人”。但真正能實現人和信息的連接的產品,最適合的產品形態(tài)其實還是搜索。
光憑“掃一掃”,無法承載騰訊連接一切的野心:微信搜索承擔的核心功能是將人、內容和服務連接起來,然后進行線下服務的分發(fā),這不僅僅是一個場景需求,更是出于戰(zhàn)略布局的需要。在微信連接一切服務商上,線下場景我們通過掃描二維碼已經很好的解決了,但線上場景如何找到我們想要是服務?答案,還是搜索。
綜合來看,微信推出搜索的原因,簡單來講,如@呂倩在雷鋒網發(fā)表的文章《 騰訊設立搜索應用部 瞄準移動端流量服務與大數據》中所講的那般:
在PC搜索時代,用戶的主要需求是獲取信息。在移動搜索時代,由于用戶場景發(fā)生了較大變化,用戶的需求已從“信息”轉向“服務”,以及移動服務背后隱藏的用戶習慣與大數據,而用戶的搜索入口也從PC端專向移動端。
(二)親兒子(微信搜索)的誕生,對于干兒子(搜狗)的影響是什么?
在此之前,微信搜索中有大量來自搜狗的內容,例如搜索“張小龍”,排在搜索結果最前列的就有來自搜狗百科的內容。 在微信推出“微信搜索”這個消息剛出來沒多久,搜狗就發(fā)出了2017年Q1財報, 但是不管什么情況,無論從財報的數字還是從張小龍的野心來看,搜狗未來都將面臨重重挑戰(zhàn)。
一些自媒體發(fā)表的文章,如@科學的fan發(fā)表的《微信成立搜索應用部,搜狗如何應對這一大危機》、@侃科技發(fā)表的《馬化騰“拋棄”王小川,微信搜索成搜狗IPO攔路虎》等,從標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大家對于這件事情另一個主角的關注。
搜狗的創(chuàng)始人王小川當年頂著壓力,堅持將搜狗“賣”給騰訊,但是幾年過后,搜狗非但沒有一鼓作氣徹底崛起,相反卻變得日益平凡平庸了起來。 在Q1財報中,從近兩年的營收增長率來看,搜狗幾乎呈現了一個持續(xù)下降的趨勢。當年的“今日頭條”,現如今卻沒能崛起的原因也是有跡可循的。@土妖在鈦媒體發(fā)表的文章《微信要成立搜索應用部,過去很輝煌的搜狗如今很彷徨》中,結合搜狗本身以及近幾年的發(fā)展,總結出以下5點原因:
人的因素:鮮見王小川有什么出人意表的大創(chuàng)意和大舉動,無論是在產品、技術還是在戰(zhàn)略、資本等各個方面都是如此。而一個公司,如果掌舵人到達天花板的話,公司想要有重大的突破,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工具型產品的局限性:搜狗是典型的屬于工具型產品的公司,紅利過后,局限性就表現出來了。 雖然用戶數巨大,但是在倒流和變現方面,卻非常差。
移動產品孵化能力不行:反觀搜狗,基本還是輸入法、瀏覽器和搜索這老三樣。
搜狗的戰(zhàn)略布局和資本運營能力嚴重缺失:這幾年來,互聯網行業(yè)出現了團購、O2O、外賣、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內容IP、直播、知識付費、共享經濟等一波又一波的風口,但搜狗就像旁觀者一樣,幾乎沒有參與到任何一場風口競賽中去。
搜狗的身份尷尬也是一大原因:一邊是搜狐這個親爹,一邊是騰訊這個干爹,親爹可能有愛,但是搜狐現在自己就一堆問題;而干爹那邊親兒子眾多尚且顧不過來,哪有時間、精力和資源分給搜狗這個干兒子呢。
總的來看,搜狗到現在這種略帶尷尬的地步,并非一蹴而就的?;蛟S微信搜索短期內,不能很快建立起來強大的內容搜索護城河,需要借助搜狗的能力。但是,微信搜索發(fā)力后,越來越成熟的時候,搜狗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也會逐漸走低,不論是市場份額,甚至被完全取代,都是很可能發(fā)生的。到時候搜狗還能不能留在微信,就很難說了。
所以說,微信此舉,無疑是對搜狗開始釜底抽薪。且,在親兒子需要能量的時候,騰訊又會給自己干兒子多大的支持呢?搜狗憑借現階段的狀態(tài),又能否真正地幫助到自己的弟弟呢?
(三)親兒子和干兒子接下來各自的路應該怎么走?
雖然搜狗現階段甚至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能很艱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搜狗的寒冬來臨,毫無還手之力。如果應對的好,在當下的大環(huán)境下,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土妖在文章《微信要成立搜索應用部,過去很輝煌的搜狗如今很彷徨》中表達的很清楚:
搜狗“老二之爭”的老對手360,如今儼然把精力放在了私有化、直播、智能手機、企業(yè)安全等業(yè)務上,對搜索夸張點說幾乎是一種放任自流、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而老對手的松懈,恰恰可以給搜狗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大后方。
相比于很多其他的中型、小型、初創(chuàng)型互聯網公司,搜狗有著比較不錯的現金流,而且還是正向現金流。要知道,如今正處于資本寒冬和產業(yè)寒冬的交匯時刻,“商業(yè)已經回歸本質”,在這樣的前提下,只有先“現金為王”,才有希望“剩者為王”。
對于搜狗接下來的發(fā)展,仿佛沒有人能夠給出具體的建議,重點還在于搜狗相關負責人的戰(zhàn)略的制定。但是新生的“微信搜索”,在內容和用戶穩(wěn)定的基數上,我們對其接下來的發(fā)展還是可以仔細聊一聊的。
@孟永輝在文章《微信搜索來了,這是在下一盤什么棋?》中,指出了微信搜索接下來發(fā)展的3個關鍵點:
海量優(yōu)質的內容和數據始終是微信搜索的安身立命之本: 未來微信搜索想要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必須繼續(xù)加大對于優(yōu)質內容的支持和扶植力度,牢牢把握優(yōu)質內容的輸出,從不斷增加的內容上獲得遠遠不斷的優(yōu)質數據。
技術將會成為微信搜索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動力: 在用戶感受到不同體驗的同時,借助新技術,對海量內容進行新的表達,這樣技術才能真正成為助推微信搜索向前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作為一種互聯網產品,微信的設計更多地體現的是極簡主義: 只有微信的底層驅動才能觸發(fā)微信搜索更多新的應用。如果微信搜索想要獲得更大發(fā)展,微信必須率先行動。
此外,@望月的博客在文章《微信為什么一定且必須要做搜索?》中認為微信搜索是對移動搜索的全新探索,且接下來可能有3個發(fā)展方向,值得關注:
搜索即服務: 在這里,我們搜索的不僅是信息,還是直接獲取服務。 現在微信內置了很多服務,比如京東、滴滴、摩拜單車、美團和58到家等,但這些入口都比較深,如果在微信搜索中加上 #京東 就可以直接進入到京東的商品頁面,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移動搜索的趨勢——搜索即服務。
搜索即場景:在這里,我們搜索的不僅是信息,還是應用場景。在線上流量紅利基本結束的情況下,大家把目光都瞄準了線下場景,這也是微信最近狂推小程序的原因。據說馬上小程序就要推出“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了,入口設在哪里?顯然是微信搜索比較合適。
搜索之搜索:如果可以在搜索中直接操作服務號、小程序甚至是APP,將是怎樣一番景象,雖然聽上去有點科幻,但是科技的發(fā)展,往往都是超過我們的想象力的。
對于整件事情,三節(jié)課聯合創(chuàng)始人后顯慧(Luke)是這樣認為的:
圈里向來流傳著Robin總夢想做電商、馬云總想做社交、Pony總想做搜索,這樣看來還真是很準的嘛!不過話也說回來,微信任何微小的動作都被無比放大,其實微信內部的同事感覺還是很淡定的,隨著內容數量增加,對于用戶來說,信息越來越“溢出”,解決方案就是搜索和個性化推薦來解決。如果真做,我感覺微信的搜索做類似谷歌之前做的“知識圖譜”可能更有殺傷力。
二、易到樂視的風波
最近風波不斷的易到樂視事件又有了新進展。據易到用車發(fā)給北京市公安局的《北京東方車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關于處置來訪司機提現的工作說明》文件顯示,易到將保證5月5日前提現困難司機的問題處理完畢。報道稱如果易到不能履行文件內容,其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將被傳喚。
從4月17日易到用車創(chuàng)始人周航發(fā)聲明,指出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到樂視方面的回應,再到易到用車三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宣布正式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關于這場撲朔迷離事件的是非爭吵就一直沒有斷過。
回顧這幾天媒體們關于這一系列事件的報道,主要集中在3點:
- 易到提現困難司機的現狀
- 易到為何會深陷危機
- 周航與樂視為何會走到今天
以下我們將為大家進行簡單的梳理,從多個角度為大家還原關于這件事,媒體們的態(tài)度與觀點。
(一)易到提現困難司機的現狀
事實上,從今年3月份開始,易到的提現風波就已經席卷了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有不少乘客是本著趕緊把易到賬戶里的錢花完的想法才頻繁打車,有不少司機也表示不敢接單。司機少了,乘客打車變得越來越難,用戶流失越來越嚴重,易到已經深陷困境。
直到4月17日,易到創(chuàng)始人周航的一紙聲明才將困境公布于眾,也有更多的易到車主到易到位于北京的總部申請?zhí)岈F,但提現的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
在@36氪 的《我們潛入了易到司機討債群》這篇文章中,作者潛入到北京的“易到司機討債QQ群”,通過群內的聊天,試圖了解這些血汗錢被封存的易到司機的現狀。文章中,司機們有的成為了家庭主男,無事可做;有的是還在做,卻拉不到客戶;有的則總是莫名其妙地被平臺扣錢,一天下來掙到的錢還不夠罰款交的錢。操作失敗是司機手機上出現的最多的字眼。
還有其他媒體的很多文章,也都直指司機提不出錢、乘客打車難、打車貴等問題。
4月14日和17日,@網易科技 的記者兩次到易到總部大廈,深入采訪了前來討債的司機們。在《易到司機討債記:“要錢跟孫子似的”》一文中,網易科技為我們講述了這些司機們是如何走上討債維權之路的:
首先是司機們發(fā)現自己的車主端多次提現均失敗,為了生計,趕來易到總部希望討回血汗錢,無奈后者處理提現問題的辦公地點在一周內搬了三次,只能多次奔波。
其次,易到向司機提供的提現程序過于繁雜,從報備到辦理,基本上需要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其中有半個月是無法跑單的。
由于提不了現而長期積累的怒火,讓司機對易到的信任達到冰點。
面對這些在這場資本游戲中無辜成為犧牲者的司機,不知互撕的周航和樂視內心有沒有想過這群人,到底將會以怎樣的手段來解決這群用戶最關心的問題,這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其中的艱難與辛酸,我們或許可以想象得到。正如@36氪《我們潛入了易到司機討債群》這篇文章文末寫的那樣:
最無奈的肯定是易到的司機和用戶,尤其這些司機,他們就像這個城市里飄蕩的草,像是這場商業(yè)角斗中無辜的兵器,被使用、被鼓勵、被拋棄,最終,還是走到了自己維權的地步。
(二)易到為何會深陷危機
2010年,周航創(chuàng)立了易到。那個時候,“網絡約車”是個在百度上都搜不到的陌生詞匯,沒有人知道Uber,連程維的滴滴都是在2年后才出現的??梢哉f,易到是中國網約車市場的先行者。
再看現在,大股東由周航易主樂視,市場份額被滴滴甩在后面,資金出現問題,司機們無法提現,身處輿論漩渦,創(chuàng)始人周航還和現在的大股東樂視公然開撕。在這背后,究竟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七八點股權設計 在《復盤易到: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學到的錢規(guī)則和權規(guī)則》這篇文章中為我們梳理了周航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那些關鍵決策與股權結構設計。
1、易到團隊沒有形成合伙人文化。在易到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周航一股獨大,其他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都是持股很小的創(chuàng)業(yè)小伙伴,合伙人的股權分配并沒有形成真正能力互補的創(chuàng)業(yè)班子。一個人的公司是很危險的,一旦走錯了,半天都爬不出泥沼。
周航也曾反思過:過去我們雖然有合伙人,但是合伙人的股權的比例比較小,溝通起來可能還是偏上下級的關系,沒有真正的平等,對于重大決策是不利的。
2、拒絕用股權換錢,措施融資最佳時機。易到曾獲多輪融資,累計金額達數億美元。2014年的時候,曾有六家投資機構找到周航,希望參與新一輪融資,但當時周航覺得沒必要拿著股權去換錢,所以拒絕了。2015年,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Uber中國全面調整補貼,各家都在打價格戰(zhàn),周航到處尋找投資人,但資本寒冬已經來臨,行業(yè)也陷入紅海,易到的噩夢便開始了。
后來周航也對此表示過懊悔:易到后來在市場上的失敗,就是從2014年沒有拿融資開始的。
3、創(chuàng)始人的離開導致企業(yè)的基因重塑。2015年10月,周航以7億美金的價格,將70%的股權“賣身”給樂視,管理層也進行了重新洗牌。在周航擔任易到CEO期間,易到在高端用戶群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沉淀出一大批優(yōu)質的忠實用戶。但正所謂企業(yè)的基因很大程度上是創(chuàng)始人的基因。周航離開了,企業(yè)的基因與靈魂隨之重塑改變,易到也深陷司機無法提現的信用與輿論危機。
(三)周航與樂視為何會走到今天
周航與樂視的關系并不是這幾天突然爆發(fā)的,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周航與易到高層的關系就已經開始惡化了。一位易到高層曾表示,樂視應該在入股易到之后,盡快做好創(chuàng)始團隊和易到的切割,拖的時間越久,雙方產生的矛盾也會越多。
例如在13億貸款是否被挪用這件事上,雙方的對外說法就完全不一。一個說“周航本人不僅知情,也在相關的董事會文件上簽字確認,并且易到與樂視控股也已經簽訂了相關協議”,一個卻反駁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具體是誰在說謊?我們無從得知,而撕破臉這件事一定是真的。
不可否認的是,易到和樂視都曾是令人尊重的公司,作者@栗浩洋 在《千萬不要把易到逼到絕境!樂視和周航,你們都錯了》這篇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對易到和樂視的印象:
在我眼中,易到是國內少有的堅持格調、品質、極大尊重用戶、在壟斷性重壓下仍舊傲然挺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而樂視,更是無論眾人萬般謾罵自己內心也覺得九死一生但卻仍舊希望它鑄就神話,從而成為讓創(chuàng)業(yè)者們更敢做夢、投資人們更敢支持創(chuàng)業(yè)者的公司…
更不可否認的是,周航和樂視曾有過濃情蜜意期,至于現在為何會鬧僵到如此田地,@中國企業(yè)家 的記者們在《孤島周航:與賈躍亭決裂始末》一文中,為我們梳理了周航和樂視的關系惡化始末。
相較于易到的講情懷,樂視更偏野蠻生長,而周航對易到和樂視的互補性是持樂觀態(tài)度的,認為“易到要學會去做一個有情懷的野蠻人。在中國,不野蠻是沒有辦法生存下來的”。周航曾在2016年接受《中國企業(yè)家》的專訪時表示過,在樂視收易到之前,自己和賈躍亭之前只吃過一次飯,對此人不太了解。如果換位思考,自己不會去收易到,因為風險太大,不僅收易到需要花錢,而且收完之后還要投入更多的錢,所以當時的周航,對賈躍亭應該說是心存敬佩,甚或感激的。
但后來周航不太配合樂視的生態(tài)調度,賈躍亭也對周航不愿背負KPI產生不滿。再到后來,賈躍亭將CMO彭鋼放到易到總裁的位置,一系列運營動作使易到的味道發(fā)生了變化,蒙眼狂奔、激進、炒作,這和最早周航給予易到的文藝、理想化完全背離。周航和賈躍亭之間開始出現分歧。
去年下半年,外界有聲音議論周航可能離開易到,雙方都認為是彼此有意對外釋放消息,互相猜忌。在此之后,周航與樂視互相失去信任,關系徹底惡化。
再到這幾日的多個聲明,兩者關系可以說是徹底決裂。
事已至此,周航和樂視從最初的濃情蜜意走到了現在的敵對兩方,作為圍觀者,我們也只能是感慨了。如@呂倩 在《周航與樂視的600天:為何從合作者變成了仇人》文末所講,一路被資本裹挾著搏斗、低頭、承認失敗、重新開始的周航,選擇投入投資機構當中。而一路玩弄資本游戲于股掌之中的樂視,這次卻因13億元的資本運作深陷被動。跌宕起伏,卻又逃不過商業(yè)規(guī)律。
最后讓我們以@秋原俊二 在《一場“挪款”13億的鬧劇,便是半個樂視帝國融資術》一文中的一句話結束這個話題吧:被史上最大的三個資本牌局來回折騰幾輪之后(Uber、滴滴、樂視,居然一個都沒落下),易到只剩最后一口氣,周航也轉行去跟著雷軍的順為資本做投資玩資本去了,可謂實業(yè)界的悲哀,也可謂這個荒謬的時代的縮影。
PS:如前文所說,今天這篇文章是一個嘗試。我們以后想要以天為單位,從各類科技媒體和互聯網相關的自媒體中,精煉出一些更有價值的媒體觀點摘錄,經匯總后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一天中行業(yè)發(fā)生的大事。
如果以后我們幾乎每個工作日都產出這么一篇文章,你會愿意看么?以及,關于今天這篇,你怎么看?歡迎盡情地拍磚和交流。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