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少寫一些關于實際業(yè)務的思考。特別對于電商產品經理出身自己來說,幾乎很少會寫一些自己的電商思考。原因也有很多,一是關于業(yè)務的保密;二是關于電商的文章太多,我自己的思考點沒有亮點。但是經歷了年后回來后快2個月的瘋狂工作節(jié)奏后,終于在這2個月中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作為一個產品推動人,去驅動市場和業(yè)務一起完成指標。
一、產品、市場、業(yè)務的概述
我這里的模型將傳統(tǒng)的互聯(lián)網公司的產品、運營、技術三模塊給區(qū)分開了。原因很簡單,原先運營模塊下有市場、業(yè)務的。但是經歷了最近2-3年的互聯(lián)網市場變化,產品團隊下往往有自己的運營和技術團隊。所以,我這里指的運營是小概念的運營。而新的三力交互模型成為了產品、市場和業(yè)務三大模塊。
1. 產品、技術、運營:高效的本質
在產品主導技術和運營的團隊下,產品占據一個產品迭代從開始需求到上線的全流程的監(jiān)控。產品負責人會作為整個項目團隊的推進實際項目監(jiān)控。而技術團隊側重于負責項目本身的開發(fā)攻堅。而運營團隊則配合產品團隊做一些市場行為和人工維護產品的行為。且產品發(fā)動需求階段,需要考慮市場和業(yè)務等需求,然后還需要考慮產品本身需要發(fā)動的需求,進行考量,最后決定先后順序。在需求考量階段,一定要對功能相互關聯(lián)的點要做好充分的思考。特別是需要把前臺和后臺的產品框架和結構給梳理清楚。比如電商系統(tǒng)中核心的訂單中心,會涉及到前臺的購物車、下單、支付流程和頁面。后臺會涉及支付、優(yōu)惠券、會員積分、個人中心等環(huán)節(jié)處理機制。所以只有思考點全面才可以。而用戶從使用產品到離開產品的時候,都是在做人機交互。而產品本身就是不斷優(yōu)化人機交互的過程,提升用戶和業(yè)務的效率。而本質的高效與用戶、業(yè)務牢牢相關,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相應的回報。作為產品經理,需要拿出自己百分之二百的力量去提升高效。
2. 市場、流量、媒介:渠道的來源
市場作為渠道來源,是最為關鍵的。市場分為務實和務虛二條線。在務實線中,用很簡單的流量作為轉化百分比。通過流量直接導入產品,這樣產品就擁有了有購買意向的流量了。流量線上,也分為免費流量和付費流量。付費流量是通過百度競價等方式進行渠道來源收集。而免費流量則是通過BD合作等形式,相互合作或者相互推廣的方式進行渠道獲取。而務虛線上,則有媒介渠道,媒介中有免費的渠道,有自己的微博、微信進行用戶宣傳。也有付費型的,廣告、找微博、微信大號進行推廣、還有通過公共軟文的渠道去獲取用戶。
3. 業(yè)務、客服、服務:真正的價值
業(yè)務中,客服基于對用戶的服務而產生的。但有不同,客服表象是服務,其實是業(yè)務轉化。比如在淘寶與小二交流的時候,實際上客服擔任是不僅是一種解答,而是促使業(yè)務本身轉化。因為用戶本身的需求層次已經高于只看頁面瀏覽的行為。所以轉化起來更容易。而以上是售前客服。而售后客服則是京東客服中心一樣,在用戶發(fā)生退貨時,挽救業(yè)務。每一次挽救業(yè)務,也是一次業(yè)務轉化。所以客服本質是業(yè)務轉化。而服務本質,則是用戶在購買某種商品或者某種服務后,服務人員所提供的服務。而服務人員的素質、服務態(tài)度等等都是對服務本身造成影響。而這些才是真正的價值。所以京東為什么需要自建倉庫和配送人員,這才真正的價值。
二、圍繞用戶進行運作
無論上面產品、市場、業(yè)務三力如何交錯,本質還是圍繞用戶本身進行構造產品體系。用戶從市場渠道進入產品,再從產品購買業(yè)務本身的服務。在這一系列行為中,用戶都會參與其中。如何圍繞用戶進行電商產品構造才是產品關鍵。而產品定位,市場中的定位決定了一個產品未來的走向。
三、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者之間存在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作為產品經理,需要知道其中的奧秘。驅動整個產品去走向市場,服務用戶。
1. 產品與市場
產品生命周期中,初期進入市場的時候。一直是在需要找到契合點。特別是對于用戶的掌握程度,決定了產品的未來。如果需要找到產品高速發(fā)展期的話,需要找到產品和市場的切合點,即是PMF。但是切合點需要市場本身的助力,既是產品的風口和機會,在機會和風口下,會產生流量中心的流量塊。每次大量增長的流量塊能幫助產品迅速成長。比如,微信抓住免費的短信這個流量增長機會,從而快速成長。而此刻產品和運營策略會起到關鍵影響因素。比如,產品策略上,保持用戶關注點和需求痛點的不斷深入了解和挖掘。而運營策略上,針對用戶類型不斷歸類和總結,進行有效的用戶認知。而這些策略如果從產品經理出發(fā)的話,會到達效果最大的極致。
2. 產品與業(yè)務
產品與業(yè)務上,其實更像后臺產品管理模塊運作上一樣。很注重業(yè)務本身的處理效率。在處理效率上,有分為時間的維度。在時間軸上,每個環(huán)節(jié)所耗費的時間是否可以進行精密計算。然后進行優(yōu)化和迭代。另外一點則是用戶體驗,因為在產品詳情頁上,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跟業(yè)務息息相關。一個好的產品介紹可以馬上打動用戶,立即下單。而聯(lián)系客服時,客服服務的效率和及時性也實時影響購買意向度。跟你去商城買衣服一樣,總要有個導購指引你購買的衣服一樣,密不可分。
3. 市場與業(yè)務
市場到業(yè)務本身,其實就像去找女朋友一樣。需要不斷去嘗試,找到合適的運作方式。通過有效的渠道引流,到達市場的精細化運營。精細化運營中,針對不同的用戶類型,進行不同策略。比如,針對下單未付款的用戶,如何進行有效的跟蹤。還有面對注冊的用戶,如何進行二次激活。還有電商中的優(yōu)惠券策略,如何影響用戶購買率。精細化運營不是一次性消費用戶,而是長期性挽留用戶。挽留用戶就是在提升高效的轉化率。
四、產品杠桿原則(與市場)
作為產品經理,身上背著業(yè)績指標的時候,如果想著驅動市場會成為首要目標。是什么決定流量的來源,如果用戶本身無關。想想脈脈是通過幾個月地鐵達到用戶快速增長。其實在這之前,產品上已經做好增量的準備。始終找不到一個突破口罷了。現在回過頭去想,絕大數產品都考資金進行運作的。所謂的A/B輪互聯(lián)網的公司,本質就是需要資金的。而資金本身會對產品的流量起到關鍵性的影響。而當面臨無法得到資金的支持時候, 則需要優(yōu)化產品本身轉化數據,回饋給市場,這個產品是用戶所需要的。所以資金是產品撬動市場的關鍵。
五、產品杠桿原則(與業(yè)務)
產品經理與業(yè)務的關系,就是相愛相殺的。產品經理雖然不是業(yè)務的直接負責人,卻要承擔起提升業(yè)務的效率大旗。而實際的運營規(guī)則不合理,極大影響了產品經理推動效果和激情。所以業(yè)務本身就是服務本身是需要最大合理化進行運作的,有了最大的運作。在外部市場合理的運作下,大量用戶涌入時,自然就能把服務團隊的人數給擴充起來了。所以服務本身合理性會是產品撬動業(yè)務 的關鍵。
六、市場與業(yè)務的鏈接器:產品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到達,市場和業(yè)務鏈接方式就是PC、app等產品了。而市場和業(yè)務所產生就是需求。需求本身就是產品需要滿足的。在用戶產品核心三要素中,就是用戶和需求場景鏈接,在鏈接過程中,需要對需求本質的痛點進行深入挖掘。為什么好的產品是平臺化的?因為好的產品對于需求了解更深入,解決方案更為優(yōu)秀。產品在市場和業(yè)務之間起到很關鍵連接的作用。
七、用戶行為中的三力施力原則
在用戶使用電商產品中,用戶行為漏斗尤為重要。幾乎就是優(yōu)化數據和產品走向的關鍵。
1. 瀏覽
先說用戶首先的瀏覽行為,在三力中,受到影響最大就是市場。比如,我們習慣使用淘寶還是京東,是市場行為決定的。首先,市場品牌和可以購買的商品體量決定了使用的產品。而選擇京東方式,可能是更多的快速送達服務,也是市場體量決定的。無論何種情況,市場決定了用戶瀏覽。
2. 咨詢
在用戶行為漏斗中,咨詢是非必要過程。但咨詢對于轉化起到核心影響因素。因為人與人之間,一定是需要交流的。交流是一種人的安全心理需求。所以我們離不開咨詢。其中咨詢的用戶,需求的層次強烈程度更高,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用戶對于產品很多細節(jié)會詢問清楚。所以這里的客服人員的業(yè)務程度了解對購買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就像一個銷售一樣。
3. 注冊/登錄
便捷的注冊/登錄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戶獲取成本。好的注冊方式可以讓用戶不覺得麻煩。就是產品本身需要做的事情。由于購買流程長而付費,特別容易丟失用戶。所以產品在登錄流程中成為關鍵影響要素。
4. 下單
和注冊/登錄模塊中一樣,由產品起到決定性作用。訂單組合和拆分,優(yōu)惠使用,個人積分累積使用等等,都會對下單便捷性進行影響。產品信息的核對,支付金額的核對都是下單最為核心關鍵。
5. 支付
和下單一樣,產品對于支付行為起到了不容小視的作用。支付行為中,主要對各個支付方的API接口進行對接,然后對于支付金額進行確認。在支付中,每一個接口回調都會對支付起到影響。在支付成功之后,收銀臺會對支付訂單進行處理。
6. 服務
最后支付成功之后,就是服務了。服務本質就是業(yè)務了。對于服務行業(yè),就是服務人員全程的服務。對于賣商品來說,除了商品本身,還有物流配送的服務是否夠好。所以服務一定受到業(yè)務作用影響最大。
前面說的比較多了,說說我比較喜歡的三類產品類型,商業(yè)、用戶、數據。
八、商業(yè)產品——過去的價值
商業(yè)產品其實對應的就是市場本身。而商業(yè)產品最重要就是變現能力。變現能力決定了公司價值。公司價值由公司現有的商業(yè)運作方式決定。所以公司市值都有商業(yè)產品決定,其實對于產品來說就是過去價值。通過過去的價值進行精細化渠道運作,提升商業(yè)價值。
九、用戶產品——現在的價值
一直都在說用戶體驗為先,這就是用戶產品。核心產品,現在產品最大的價值。在用戶體驗中,起到關鍵影響就是用戶畫像,用戶畫像對于用戶體驗來說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其中不斷去完善交互體驗。
十、數據產品——未來的價值
所有的數據都是最根本的基石。通過不斷的業(yè)務數據累積,形成有效的數據統(tǒng)計。通過BI進行數據測算,進行產品不斷增長。而數據本身建造的模型,對于產品未來的價值起到了指導性的意義。
最后,牢記四個提醒:
- 時刻預判風險點,少試錯。雖然產品經理常說去試錯,但是往往都是不可以回頭的錯誤。所以,一步錯,會形成步步錯。所以試錯,要有風險控制意識,時刻不可忘記。
- 解決當下問題,腳踏實地。對于產品暴露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腳踏實地的解決當下需要解決問題,而非解決一些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多視角切換進行思考。小到在產品的場景,達到產品的規(guī)劃,時刻需要保持多角度視角切換。切換的思考,和不同視角看到問題的答案不同,可以幫助推動產品。
- 與用戶真正溝通很重要。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產品經理離不開用戶、離不開用戶、離不開用戶。你不是喬布斯、張小龍。哪怕是他們,也是對用戶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沉淀的。所以請與你用戶持續(xù)保持溝通。
寫完這篇文章之后,我仿佛如釋重負。產品經理道路上,還需要很多時間和經歷去磨練。最后,特別感謝和我一起努力奮斗的團隊成員們。
#專欄作家#
曉翼,微信公眾號:上海人在北京。愛盈利-運營小咖秀專欄作家。專注于電商、O2O的產品經理。會IOS開發(fā)、會P圖、會運營的逗比一個。常關注社交、旅行類產品。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愛盈利-運營小咖秀,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lián)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