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用戶運營人員來說,選擇合適的觸達渠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什么樣的渠道才是合適的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觸達渠道呢?這篇文章就來回答一下這兩個問題。
什么是合適觸達渠道?
觸達渠道可以理解為一切能接觸到用戶和用戶發(fā)生聯(lián)系的憑借,觸達渠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對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來說,產(chǎn)品本身、站內信、push、郵件、短信等等都是觸達用戶的渠道,所謂合適的觸達渠道通俗點講也就是指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前提下,觸達率最優(yōu)的渠道。
如何選擇合適的觸達渠道?
觸達渠道可分為站內觸達與站外觸達兩種,包括官網(wǎng)內彈窗、feeds流信息、紅點、站內信、push推送、公眾號、官方微博、郵件、短信等等,站內觸達主要是為了向用戶傳遞某方面信息以達到自己的運營目的,站外傳達更多是為了起宣傳作用,目的是為了吸引用戶下載或使用。
在選擇觸達渠道時,運營人員應根據(jù)用戶畫像的不同屬性,為用戶設計不同的觸達渠道。不同產(chǎn)品由于產(chǎn)品特性的差異,評判觸達渠道的標準也有所不同;同一產(chǎn)品由于用戶所處的產(chǎn)品內生命周期不同,對產(chǎn)品的使用專業(yè)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別,同一觸達渠道會因為用戶屬性的不同效果也會有很大的差別,選擇合適的觸達渠道是需要有一套量化的體系來支持的。
一般來說,一個合適的觸達渠道是要首先考慮所需觸達用戶的行為特征,用戶行為都是有限的且有規(guī)律可循的,比如關于付費來源,有付費入口差異,關于用戶行為,有在app內操作路徑的差異,產(chǎn)品使用深度以及綁定信息的詳細度也會有所差異,運營人員需要做的就是根據(jù)用戶行為標簽對需觸達用戶進行分群,用戶分群是選擇觸達出道的第一步。
在用戶分群之后接下來需要做的是設計合理的觸達場景,不同觸達場景對轉化的影響是不同的,觸達渠道也是要配合觸達場景的。用戶分群以及用戶場景確認之后,就可以很自然的在目標用戶常出沒的場景中觸達用戶,達到產(chǎn)品宣傳推廣的目的,以圈中用戶。
設計應用場景觸達目標用戶;所以需要注意的問題也非常明確,設計的應用場景不僅需要觸達用戶,還要方便用戶對產(chǎn)品實行反向觸達,所謂的有來有往,任何用戶應用場景的設計不能只是一個開放性的展示,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在產(chǎn)品和用戶之間形成信息的閉環(huán),而且鏈條要盡可能短,最大可能的提升轉化率。
就站外觸達來說,在選擇吸引用戶注冊的觸達渠道這個問題上,運營人員就要盡量合適的觸達場景,輔助于精準性比較高的觸達渠道,在尋找目標觸達渠道的方式上可以采用資源互換或產(chǎn)品合作的形式。比如,有許多產(chǎn)品選擇通過今日頭條進行推廣,看重的是今日頭條的強關聯(lián)場景,用戶點擊了一篇關于如何理財?shù)奈恼?,等下次刷新的時候feeds信息流就可能出現(xiàn)一個理財app的廣告,用戶點擊廣告就可以直接跳轉應用商店進行下載,拋開推廣成本因素單從這個角度看,今日頭條就是一個合適的觸達渠道。
在產(chǎn)品出現(xiàn)負面新聞時,這時候首先需要做就是讓盡可能多的用戶知道公司pr對外傳達的信息,這時候選擇觸達渠道就要首選考慮權威渠道,其次是輻射面比較廣的渠道,比如許多公司往往會通過官方微博來宣布公司重大決定或者在發(fā)生負面時首先通過微博發(fā)聲,目的都是為了凸顯權威性同時也是希望更多人能知曉。此外,在進行用戶喚起召回時,通常采用郵件或短信的形式,這樣做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在用戶離開產(chǎn)品之后,短信或郵件成為僅剩的幾個觸達用戶的渠道。
站內觸達的渠道選擇與觸達場景的關聯(lián)度更高。比如上線某項新功能時可以在產(chǎn)品側增加一個紅點以此來吸引用戶關注,用戶升級時獲得某項特權時可以通過站內信告知;當用戶發(fā)生支付行為時,這時候就需要及時提醒用戶,可以采用短信提醒的形式,還可以在短信中插入跳轉app的鏈接;當發(fā)生緊急事件或者要推廣某個活動時,可以選擇push進行推送,在選擇推送人群可以選擇全量推送或者定向分群推送。
觸達渠道要和觸達場景相符,這樣才能讓觸達效果最大化。觸達渠道合適與否是相對觸達前的目的而言的,運營人員在選擇觸達渠道時,一定要以終為始,目標導向,不止考慮觸達任務同時還要考慮觸達渠道,同時也一定要對觸達用戶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