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對購物還有些矜持克制,一不小心點開直播間之后,渾然不覺幾小時過去,購物車滿了,訂單也不知不覺地下了。
白天是疲憊不堪的打工人,晚上是精神抖擻的尾款人,凌晨一兩點,直播間里打滿雞血,主播大聲叫著:不許睡!
盡管困得不行,也能拼手速搶來只比平時便宜十塊錢的面膜,然后滋潤地睡個好覺。
... ...
剁手族們支撐著雙11的喜人戰(zhàn)報:2020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11月1日0點至11月11日24點,最終總成交額4982億,刷新了天貓歷年雙11的銷售成績。
如今,雙11已經不是單純的電商購物節(jié),它把我們拉入相同的經歷、感受和記憶,并且衍生出社會話題,它更像是一個社會性的節(jié)日。從銷售成績、話題度、影響范圍來看,雙11都超過了同類,如京東的618,蘇寧的818、唯品會的撒嬌節(jié)。
雙11也被網友戲稱為“光棍節(jié)”,據(jù)民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tài),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shù)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曾經的“光棍節(jié)”怎么變成了購物節(jié)?阿里是怎么造節(jié)的?
一、過節(jié)
凌晨1點50,小琳攤在床上,雙眼盯著手機。某直播間里,三個主播輪番上陣:“2點之前下單,三件8折!一年就這兩個小時最便宜!你睡個啥呀!明天去地鐵上睡!”
“寶寶們先下單!質量不好的話可以退貨,但是過了2點就不會這么便宜了!賣完了就沒有了!”
小琳終于在活動結束前5分鐘,迅速下單了三件衣服?!拔冶緛聿粶蕚滟I衣服的,睡覺前打開直播間刷一刷,看著看著,覺得自己缺一件好看的羽絨服,于是糾結要不要買、買哪一件,這樣熬到了凌晨2點?!?/p>
平時不熬夜的小琳,買完衣服后感到身體在冒冷汗。“感覺肝在疼,是真的生理性疼痛,然后五臟六腑都糾在一塊疼。我把身體蜷成一團,太晚了也不敢去醫(yī)院。”
然而最讓小琳氣憤的是,早上醒來,那幾件衣服還在打7折,價格和凌晨一樣,“昨天的夜白熬了?!?/p>
小琳一氣之下點了退款,然而天貓?zhí)崾荆弘p11當天不可以退貨。一小時后,手機響起來,叮!快遞發(fā)貨了!
小琳只是雙11購物狂歡中一枚小小的浪花。
對無數(shù)浪花而言,雙11是有魔力的,雖然在極力地控制自己,但是在歡快而狂熱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就加入了剁手族。
有學者提出,如今的雙11已經是一個新節(jié)慶了,它已經具備了節(jié)日的構成要素。
首先,它提前預熱,大家有著心理預期,商家早早布置促銷活動,消費者早準備好錢包。
其次,它每年如期而至,并有著固定的活動。就像中秋節(jié)要賞月,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雙11要購物。
更重要的是,它像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一般,有了聲勢浩大的晚會。2016年,雙11晚會的導演是馮小剛,2017年,導演是美國電視娛樂之王:大衛(wèi)·希爾。2020年,雙11相關晚會數(shù)量達歷年之最,涵蓋五大衛(wèi)視7臺晚會。
京東有618,蘇寧易購有818,唯品會有撒嬌節(jié),聚美優(yōu)品有810、520。為什么雙11能甩開它們,成為一個像樣的節(jié)日?
二、脫單—購物
淘寶還沒出現(xiàn)前,雙11是中國的光棍節(jié)。1990年代,光棍節(jié)誕生于中國的大學校園。
它既不是“洋節(jié)”,也不是“土節(jié)”,而與青年亞文化相關。
這是一個娛樂性和叛逆性的節(jié)日。
這一天,光棍青年們乘坐著11路公交車集體出游。他們還互贈“光棍吉祥物”,吉祥物是4根油條加1個包子。另外,他們還購買“光棍證”,以及印有“光棍證”的煙盒。
與父母一代對“打光棍”的焦慮不同,這一代年輕人對單身的態(tài)度是自嘲、戲謔。
光棍家族大多是年輕的單身群體,其中不乏高資人士,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而物質消費一定程度上能填補孤獨感,所以,從“單身”遷移到“消費”,順理成章。另外,單身和網購同樣可以歸屬于“宅文化”,因為宅所以單身,因為宅所以連購物也懶得出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曾說過: “青年亞文化是青年人自我表現(xiàn)的場所,也為商業(yè)文化提供了水清草肥的大牧場。”
2009年,年輕的淘寶踩中了這片未開發(fā)的牧場。當年的淘寶想要借光棍節(jié)的熱點進行一次促銷。營銷的邏輯是,光棍節(jié)要“脫光”,“脫光”要買禮物,買禮物就得上淘寶。從此,雙11一發(fā)不可收拾。第一年的成交額0.5億元,第二年9.26億元,第三年52億元,第四年191億元......
雙11購物節(jié)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壯大,它脫胎于光棍節(jié),卻逐漸收編了光棍節(jié)。如今,在雙11這天,脫單不是最大的主題,購物才是。雙11的參與者,也早已不局限于單身人群。
從淘寶天貓的營銷標語中,我們可以窺見光棍節(jié)被淘寶收編的過程。第一年和第二年,因為要借勢營銷,營銷語中強調了光棍節(jié)的內涵或名稱。
到了第三年,營銷語再也沒有光棍節(jié)的痕跡。第四年,淘寶商城正式改名為天貓商城,營銷語中突出了天貓“雙十一上天貓,就購了”。
官方不需要再對雙11過多解釋,消費者已經心有靈犀,雙11指向了網購狂歡節(jié)、全場5折、天貓。
僅僅兩年,電子商務就偷偷替換了光棍節(jié)的內涵。它還將改變更多東西。
三、魔盒
馮小剛執(zhí)導雙11晚會期間,他說:“雙11晚會是一只扎著絲帶的潘多拉盒子。”
“潘多拉盒子”的典故最早來自希臘神話,潘多拉的魔盒里藏著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打開之前,它是神秘的,沒人知道里面藏著什么。打開之后,世界將發(fā)生變化。
電商的發(fā)展勢不可擋,雙11的到來,也讓電商之外的體系發(fā)生著變化。
從2015年開始,中國各個主要城市的工商局、公安局、網信辦等各部門都在雙11期間嚴陣以待,公安局更是將其視為與春節(jié)同一等級的節(jié)慶保障。
2013年,淘寶的一次促銷使得俄羅斯低效的郵政系統(tǒng)被壓垮,導致了普京政府將郵政CEO撤職。幾年后,阿里巴巴組建的物流團隊進入俄羅斯,保障了雙11的購物。
對于網購,俄羅斯人比中國人還上癮。他們甚至創(chuàng)造了淘寶專有的詞匯。俄羅斯人嗜酒,他們自稱alcoholic, holic是一個后綴,意為上癮。俄羅斯出現(xiàn)了新詞taobaoholic, 即“淘寶上癮”。
淘寶的“拍立淘”的功能,也讓美國人羨慕。一位谷歌程序員玩“拍立淘”上癮,他用手機的相機功能拍下無數(shù)商品,讓手機淘寶識別。超高的識別率,以及隨之出現(xiàn)的幾乎無窮盡的商家讓他五體投地。他在社交網站上開了專門的頻道,講述每天玩“拍立淘”的經過,吸引了大量的點擊,也獲得了大量評論。留言的以美國人為主,言論基調是無限向往這樣的購物網站,同時痛罵永不進步的本土電商。
大陸和臺灣的郵件往來曾頗不便利,但是淘寶居然通過巨大的商品需求跨越了障礙。臺灣的淘寶用戶越來越多,訂單堆積如山,雖然不能直運,但淘寶解決了安檢、報稅等眾多因素。在臺灣各地建起了轉運倉,將所有淘寶訂單先行運入轉運倉內,再由島內快遞分發(fā),或由用戶到指定地點領取。無論是食物、衣物、日用品、書籍,小到一根針,大至沙發(fā)家具,均可送達。
從1998年的第一筆網絡訂單發(fā)展到今天,經歷20余年,中國電商從無到有,加速前進。據(jù)央視財經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電商年度發(fā)展報告》,2011年,電子商務零售額占社會商品零售額比重為3.97%,到了2018年1-9月,這個數(shù)據(jù)上升至17.50%。如今,電子商務的形式更加多元:直播電商、社區(qū)拼團成為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時,農村電商也高速增長,扶貧效果明顯。
在中國電商發(fā)展的過程中,“雙11”是一個重要的坐標點。從0.5億到4982億,十二年來仍保持著“奇跡般”的增長。
雙11購物節(jié)的成功,離不開借勢光棍節(jié)的先天優(yōu)勢,更離不開聰明的造節(jié)者:阿里巴巴。
四、造節(jié)者
早在2012年,時任天貓商城總裁的張勇曾公開表示:“要將雙11打造成類似美國圣誕及年終促銷的類似約定俗成的消費契機,使它能延伸為一種文化,成為社會事件生產鏈 ?!?/p>
這個野心,看起來已經成功了?,F(xiàn)在的雙11已經具有節(jié)日的“標配”:提前預熱、有節(jié)日氛圍、有固定的慶?;顒印⒂兄黝}晚會......而這些離不開阿里注入的“節(jié)日魂”。
什么是節(jié)日?
孤獨的世人愛過節(jié)。節(jié)日把人們從自顧自的生活中拉出來,狂歡消解了孤獨。節(jié)日的儀式感,給某個平常的日子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平復了日常生活的乏味。
制造氛圍、儀式感、共時性,阿里抓住了造節(jié)的精髓。
1、狂歡
比起同樣是電商造出來的618、818,雙11的氛圍遠遠甩開了對手。
早在2014年,雙11當天,阿里總部聚集了各國記者,各大網站紛紛開辟直播專區(qū)。當時間停在12日零時,大屏幕的數(shù)據(jù)是571.12億元人民幣。馬云站在大屏幕前,驚嘆這是“消費者的力量”,將成果歸功于普通參與者。
有部分商家為馬云擺設供桌,把他請上神壇。而之后“馬云的背后有無數(shù)個敗家女人”、“男士們今天請假,在家?guī)屠掀攀湛爝f” 的段子也火爆起來。雙11之前,大家分享購物車目錄,節(jié)后的公共話題是“買了什么”和吐槽物流。整個社會在購物大狂歡中經歷了預熱、狂歡、余溫,這樣的討論能一直持續(xù)到不咸不淡的雙12。
今年的雙11,從10月下旬就開始預熱,熱搜不停:#李佳琦趴窗戶上看張韶涵好像壁虎#、#易烊千璽問買不#、#1111反剁手聯(lián)盟#......哪怕沒有購物欲的人,打開手機,也知道:哦,雙十一來了。
邀請明星也是帶動氣氛的重要手段,讓明星分享自己的雙11清單、分發(fā)紅包等。營造出“不管是誰,全民參與”的雙11氛圍。明星的示范作用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和關注者,從而在相對平等的氛圍中增加了雙11的節(jié)日氣氛。
2、儀式感
節(jié)日總是和儀式感相連,在特定的日子做特殊的事情,讓生活有了不一樣的光芒。
從2016年開始,雙11有了晚會。一方面,帶動了購物的氛圍,另一方面,帶來了儀式感。
第一年,它還是一個由地方電視臺———浙江衛(wèi)視承辦的晚會,第二年,就已經集合了中外最當紅的娛樂圈大咖,呈現(xiàn)出當仁不讓的晚會老大態(tài)勢:國內、港臺、日韓、歐美的當紅人氣明星濟濟一堂,連世界杯金靴得主也請來了。
如今,就像“春晚”一樣,雙11晚會也有了它的簡稱——“貓晚”。今年,從10月30日至雙11,包括江蘇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湖南衛(wèi)視、北京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等五大衛(wèi)視一共推出了7臺購物晚會。頂流明星藝人加持,還包含大量廣告、福利和抽獎。
除了晚會,幾乎每一年,阿里巴巴還準備了溫情脈脈的雙11告別儀式?!八胁豢上胂螅K將化作平常,只因有你”、“共同的相信,共同的看見,共同的創(chuàng)造,成就了我們共同的天貓雙 11?!?/p>
詩意的表述,引起了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消費者被定義成是這場購物狂歡的主人公,盡管很多人心里明白,他們不過是這場消費洪流中的一朵小浪花甚至一滴小水珠,但他們情不自禁地沉醉于這種既虛幻又痛快的主人公的感覺中。
3、共時性
節(jié)日總是會把人們帶入“共時性”的體驗中,比如除夕,新年的鐘聲敲響,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辭舊迎新?!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說的就是中秋,不論在天涯海角,都能共賞一輪明月。
在雙11中,最緊張的時刻是 11 月 11 日 0 時,天貓APP把不同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大家熬夜的目的相同,在這一刻結算。不管是誰、在哪,這一時刻,我們大家都在買單。
雙11的共時性也營造了心理壓力,因為此時此刻,舉著手機的不只有你自己,還有5億參與者。稍一猶豫,看中的商品就沒了。
與此同時,還有時間壓力?,F(xiàn)在買是最劃算的,“錯過這一天,就得等一年”。
時間壓力與心理暗示制造了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社會焦慮感與壓迫感,縮短了消費者的決策時間,推動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與從眾行為———大家都在 “買買買”,這么多打折商品,平時很難買到,我不買就坐失良機了,于是也跟風一起 “買買買。”
五、購物or脫單?
我們身處在一個消費的社會,任何節(jié)日都離不開消費。每當春節(jié)、國慶,線上線下商超的銷量都會提升。但是,單純以消費為目的的節(jié)日,只有雙11。
作為另類的新節(jié)慶,雙11購物節(jié)能長久地流傳下去嗎?
2019年,《新聞1+1》調查顯示,僅有6.1%的人對雙11表示“很期待,優(yōu)惠力度很大”;53.5%的人表示“懂得商家套路,熱情小”;40.4%的人表示“不好說,有需要的就買”。
多位受訪者向混沌大師兄表示,雙11并沒有便宜太多,有的東西還貴了一點。買完剛需物品就睡覺了。
從剛開始的全場5折,到后面的7折、8折、滿減,折扣越來越小。
此外,商家復雜的計算公式成為了吐槽的對象。
在雙11如火如荼時,光棍節(jié)的調侃和戲謔仍在繼續(xù),被收編后的光棍節(jié)并沒有消失。也有人選擇在這一天領結婚證,表示終于脫光了,從此一心一意,一生一世。
有學者語重心長地建議“光棍文化應該更多地承載單身群體的價值和愿景 , 提煉出這一節(jié)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 并結合一定的儀式和活動 , 讓這一文化更好 地存在于民眾的生活中, 而不僅僅以網絡和商業(yè)的炒作為基礎, 讓光棍文化流于形式?!?/p>
如果雙11逐漸失去最吸引人的“實惠”,只剩下主辦方制造的狂歡表象,那么,這個僅僅以消費驅動的購物節(jié),是否會讓位于曾被它收編的光棍節(jié)?
-END-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xiàn)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