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在傳云蹦迪成了2020年的風口。
一場直播5小時,打賞就超200萬元,興奮不?
這些年,喊風口的次數(shù)可不少,可真正的風口卻沒有幾次,多數(shù)不過是陣風,吹幾天就沒了的那種。
為什么云蹦迪能火呢?
還不是閑的。關家里又不能出去玩,喜歡看電影的能看電影,喜歡玩游戲的人能玩游戲,喜歡蹦迪的人只能憋著。
一個新業(yè)態(tài)的誕生,一定是能滿足一群人的需求。
云蹦迪,剛好能緩解一下Ravers的心中不快。
所謂的“云蹦迪”就是觀眾通過各種直播平臺,實時在線觀看DJ直播打碟、MC帶動氣氛,線上聽歌,線下自己在家中“蹦迪”。
而且在直播中,你還能體會到你是個“人物”的感覺。
只要打賞就行。
當MC喊出“感謝XX送的浪漫馬車”時,那就像是在夜店里喊“今晚全場消費由趙公子買單”一樣,尊榮感十足。
而這群Ravers都是有錢人。
One Third酒吧80個卡座,最低消費3800、5800、10000三檔,酒吧一晚酒水收入就有40萬。一般人消費不起。
所以一場下來,打賞200萬也不足為奇。
當然,打賞也不全靠粉絲。有行業(yè)人士透露,不少打榜的酒吧,都有背后的集團在支持。
本質上,云蹦迪只是直播的一種內容。剛好在疫情下,它成了爆款。
網(wǎng)友素來喜歡看稀奇,看古怪,凡是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又足夠獵奇,播放量都不會差。
夜店正是很多人都沒去過,又充滿了狂歡與性的色彩,自然是有人喜歡。
同樣,云睡覺、云賣房、云逛街等等都是圖個新奇。
只要你能把平常生活中多數(shù)人沒見過的弄上抖音快手里,同樣能獲得大把大把的關注。
比如李子柒把城市人向往的農村生活搬上網(wǎng)絡。
北魏先生做旅游航拍,專門去一些冷門又超美的旅游地。他從國企辭職,不會視頻剪輯,做了一年,不但旅游了世界各地,年收入還超過百萬。
云蹦迪能夠成為新常態(tài)嗎?
而要成為新常態(tài),必須是能滿足一群人日常需求。
線下蹦迪滿足了人們兩個需求:一是現(xiàn)場的氛圍,有人滿足了自己的喜好,有人緩解了工作壓力;二是社交,不必多說,自己體會。
而云蹦迪呢?兩個需求都不能滿足。
這就像看A片打飛機能代替做愛一樣,真要能替代,人類都得滅絕。
你想想這個場景,一個人對著手機在那里亂蹦,手機里傳出微弱的音樂。
父母看到此情景,都會說:“這孩子怕不是關傻了!”
這要能成風口,那就怪了。
所以,云蹦迪斷然不會是風口,不會是常態(tài)。包括云睡覺、云賣房、云逛街、云健身都一樣,誰會直播看完就花幾百萬買房?
什么樣的云能替代線下活動?
因為消費者購物更看重結果,體驗沒有那么重要。
于是電商讓消費者在家也能購物,快遞送貨上門。
這是真正解決了一部分的需求,并且這個需求是永恒的。
而蹦迪、健身等都是重體驗的項目,通過云是無法解決的,至少現(xiàn)在的科技水平不行。
云蹦迪、云健身、云音樂會只能解決疫情期在家閑得蛋疼。
如果云蹦迪都能形成商業(yè)風口,那么云吃飯、云拉屎是不是也能代替吃飯拉屎。
那夜店、平臺方為什么要力推呢?
夜店上線,也是無奈之舉。
疫情之下,上云是所有實體行業(yè)自救的方向。
他們主要目的也不是賺錢,而是維護跟客戶的交集和品牌效應,重點還是幾個月后重新營業(yè)能夠快速恢復收入水平
至于平臺方,能吸引流量的內容沒有理由不推啊。
這次疫情,真正能持續(xù)下去的應是云上課。
學習是一件重結果的事。線下上課固然體驗好,然而中國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師資不足,分配不均。好老師太少,僅有的都集中在一線城市。
云上課,獲益最大的不是釘釘,也不是QQ,而是在線教育平臺。
因為疫情結束后,學生都必須回到學校上課,平臺也就那么大的用處了。這一輪云上課,教育了用戶認知,為在線教育平臺推廣節(jié)省了一大筆錢。
在某個特殊時期爆發(fā)的事物,與環(huán)境有很強的聯(lián)系,只有突破當下環(huán)境還能火,又能解決人們的需求,那才是風口。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蛋解創(chuàng)業(yè),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xiàn)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