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日漫《哆啦A夢》與國內(nèi)某手游廠商達成協(xié)議,共同開發(fā)《哆啦A夢》的手游發(fā)行。從火影忍者到哆啦A夢,在IP稀缺的今天日漫成了手游商們爭搶的對象,但是日漫IP真的是萬金油嗎?
IP增加好感度
雖然各方宣傳稿都說“《哆啦A夢》手游要來中國了”,日本授權制作《哆啦A夢》手游的制作公司社長伊藤善章更表示“終于可以讓中國用戶享受《哆啦A夢》手游了”,然而這并不是《哆啦A夢》第一次來中國。
早在去年 11 月份,日本藤子制作公司就已經(jīng)向誠禾佳冉、浩動游戲、深海游戲以及廣州游愛四家游戲開發(fā)商授權開發(fā)中文版《哆啦A夢》手游,并在北京發(fā)布會現(xiàn)場公布了一款橫版跑酷類游戲《哆啦A夢快跑》,而后今年2月份又有一款模擬經(jīng)營性的手游《哆啦A夢修理工場》上市。前前后后,正版授權的《哆啦A夢》手游達4個之多,這次的藍胖子手游對中國玩家來說,還真沒什么新鮮的。
從火影忍者到海賊王,從名偵探柯南到哆啦A夢,似乎日漫占據(jù)了中國手游IP的三分田地。廠商之所以對日漫IP如此青睞有加,是因為現(xiàn)在主流玩家都或深或淺的受到日本動漫的影響和感染,而日漫IP,在游戲發(fā)行初期就可以得到一批日漫對應粉絲群體的關注、認可并對游戲產(chǎn)生嘗試的心理,使用經(jīng)正式授權的IP還可以獲得玩家的認同與好感,增加他們在游戲中的代入感。可以說IP是個先決條件,為一款游戲帶來初期的優(yōu)勢。
三思而后行 玩法是核心
這樣看起來似乎只要拿到了《哆啦A夢》的IP,就可以萬事無憂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如今市場,重度手游逐漸成為主導方向,例如《海賊王》、《火影忍者》、《死神》等熱血動漫完全可以開發(fā)出動作、RPG、格斗等模式,且玩法成熟容易吸引玩家,達到較高的存留率。
反觀《哆啦A夢》,動漫本身劇情簡單、溫馨,觀看,雖然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票房超過5億人民幣,但是在手游方面由于劇情等方面的限制反倒開發(fā)困難。從之前《哆啦A夢》已授權的手游看,類型主要是橫版跑酷、泡泡龍模式、連線消除等,基本都是在休閑益智類型方面,很難做出其他突破。目前市場已經(jīng)讓步給重度手游,休閑益智日漸式微,就連《憤怒的小鳥》2都無法挽回,何況藍胖子?
有句廣告語叫“不是每一種牛奶都叫特侖蘇”,也不是每一個日漫IP都是萬金油,把更多經(jīng)典IP改編成手游我們當然樂見其成,但如果抱著拿到明星IP就萬事大吉的心態(tài)去做游戲,注定是要杯具的。畢竟IP只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想要留住玩家并獲取收益最終還是要依靠游戲的質(zhì)量,游戲內(nèi)容的充實和創(chuàng)新。
在當下泛娛樂化的今天,IP不僅僅只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國內(nèi)的諸多原創(chuàng)IP也在逐漸崛起,如何能從形形色色的IP中挑選到合適的著實考驗CP的能力。對于明星IP,大量的重復使用會造成用戶的疲憊、對IP敏感度降低,反而冷門IP在細分領域更能吸引用戶,在手有情懷泛濫的年頭,創(chuàng)新能力更決定這CP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