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分享了其一次次轉變自己的求職方向,不斷地優(yōu)化自身,提高自我價值,成功地從一個外貿跟單員逆襲為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產品經理的故事。最重要的產品就是你自己,請把自己當作產品來打造! 終于要開始寫一下文章了。 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想開始寫一下文章,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或者是不足吧。但一直都沒有動手,要說原因的話,可能是因為懶吧(不是可能,就是)。也因為覺得自己一個初級的產品經理,知識儲備也不夠,好像也沒什么可以分享的。 直到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觀點: “打造你獨立于企業(yè)之外的、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讓市場的認可,回歸到你得個人價值,而不是你待過的企業(yè)、參與過的項目的名聲。所以,把自己打造成產品的終極目標,是個人的產品化、IP化、品牌化?!? 企業(yè)招聘是看中求職者的能力,而求職者的能力可以通過面試,以及以前所在的公司所參與的項目來體現(xiàn)。 但假如我們個人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之后,還需要通過公司項目等東西來背書嗎? 我覺得不需要了,所以,我非常贊同上面提到的觀點。 那么,我們需要怎么做才能夠將個人產品化、IP化、品牌化呢? 種植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xiàn)在。所以,那篇文章也給了我們建議——那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積極的進行輸出。 一方面,輸出可以促使自己能夠更有質量的輸入,對自己學到的東西能夠進行沉淀內化;另一方面,輸出尤其是圖文形式的輸出,如果內容足夠好,具備長期傳播的價值,能夠逐步的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對于打造個人品牌、向上管理和企業(yè)招聘,是非常有利和性價比的。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打開電腦(手機),打開記事本,切換輸入法,然后把自己所思所想通過鍵盤呈現(xiàn)出來。 人人有功練!這就是我決定開始真正寫作的原因。 但一開始也不知道要分享什么內容,索性就講講自己到現(xiàn)在為止的職業(yè)之路吧——我是如何從一名外貿跟單員成為一名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經理?
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爛,再慢慢的打回來?
我13年的時候畢業(yè)于湖南省的中南大學,專業(yè)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yè)在國內也算是排得上一些名次的。 但由于大學比較貪玩,畢業(yè)的時候找工作也沒有太上心,就找了一份外貿跟單員的工作就沒有繼續(xù)找了。 工作半年后,為了追求夢想,就跟朋友去了廈門開了一家小店。 當時也是偷偷去的,瞞著家里人,家里人知道之后也一直勸我回去,覺得我這樣是在浪費自己的人生,浪費了自己的學歷。不過確實,現(xiàn)在審視回去的話,自己確實太沖動,太多東西沒有考慮,但那一段時間也確實是快樂的,也算是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過了七八個月的時間,我回到了廣州。 當時我的狀況是:985大學畢業(yè)一年多、半年實際工作經驗、大半年無工作經驗,還有欠了一些外債。 我這樣的爛牌還能翻盤嗎? 幸好我不是一個抱怨的人,幸好我是一個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我知道我的選擇特別少。但是,我知道我當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活下來。 然后我就開始到處投遞簡歷,到處面試。最終在一家外資銀行(A公司)的客戶服務中心入職,成為了一個電話客服——就是每天接來自香港消費者的電話,解答他們在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 每天吃飯的時間半小時(有時候甚至不足),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電話,第一句就是“你好,這是xx銀行信用卡中心,我叫xx,請問有什么可以幫你”。每天接的電話大概是70個,不會有空閑的時候的。然后按月輪班,有時候是通宵上班。 到這個時候,我的牌已經打得很爛了! 但我知道,現(xiàn)在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這個時候,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以后要做什么?我現(xiàn)在能夠做什么? 也在那個時候了解到了產品經理這個職位,我在想:我是否可以轉行成為一個產品經理呢? 但這個職位,對于那時候的我來說。實在是風牛馬不相及。 在開始工作的時間,我的時間基本都是放在熟悉工作,應對工作上。然后過了大半年的時間,對工作比較上手了,也開始有一點時間考慮了。 我開始了解產品經理這個職位:這個職位是到底是做什么的?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技能? 當時對于產品經理的理解比較淺顯,覺得需要成為產品經理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需求分析。 終于在做了客服9個月后,有一個面試的機會,而職位就是需求分析師。 這家公司(B公司)是專門給銀行做績效考核系統(tǒng)的,可能覺得我有在銀行工作的背景,以及溝通協(xié)調能力還有邏輯能力都不錯,最后也成功入職了。 我很感激這一次的機會,而我手上的牌現(xiàn)在好像也不算爛得無法翻盤了。 在B公司,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據(jù)咨詢師給銀行制定的考核方案進行細化,與銀行各部門進行溝通,確保工資計算的規(guī)則,工資每一項組成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對應的人員等等進行細化溝通確認。最終輸出需求成果物(需求規(guī)格說明說、接口文檔等等),再與研發(fā)人員進行需求澄清。 工作半年后,成為了一名項目經理,除了管理項目外,還要負責管理項目的需求分析工作。 在做了半年的項目經理,成功管理了兩個項目后,我再對自己以后的方向進行了思考,可能現(xiàn)在做的事情不是我所想的。 第一,在做需求分析師以及項目經理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外出差,一年365天,大概有300是在外省度過。而我當時已經準備結婚,生小孩了,這樣天天在外的生活,對我的家庭一定會造成影響。 第二,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產品經理,而不是一名項目經理,同時天天在外出差,跟研發(fā)基本很少溝通,這也導致了我對技術不甚了解。 所以,我就申請了公司內部調崗,調崗到公司產品部門,再次成為一名需求分析師,而這一次做的公司標準化產品——一款銀行職員使用的手機app。 在產品部半年后,由于公司發(fā)展比較快,急需項目管理人員,項目管理部向我伸出了橄欖枝,希望我能夠再次成為一名項目經理管理項目。 我考慮再三后,婉拒了邀請,同時也提出了離職。 手上的牌好像沒那么爛了,稍微能打了吧,那就成為一名真正的產品經理吧! 當時是裸辭的,也結了婚,小孩也快出生,其實當時的壓力真的挺大??赡苡腥藭X得太冒險了,對家庭不夠負責人吧。 我當時也再次考慮了自己的情況:將近三年的工作經驗,一年半的需求分析經驗,而目標是產品經理。 如果要進大廠,我可以嗎? 機會很渺茫,但值得一試。 如果是進創(chuàng)業(yè)公司,我有機會? 如果可以的話,也可鍛煉自己積累經驗。 結果呢,大廠當時對我好像都沒有面試的機會,最后去了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C公司),人數(shù)很少40多號人,而我們部門也只有10多號人。 沒關系,起碼現(xiàn)在成為一名真正的產品經理了!而在C公司,卻是我野蠻生長的一段經歷。 剛進公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負責公司的官網(wǎng)建設。 可能對各位讀者來說很簡單,但對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但最終還是完成了目標,也了解一些技術上的知識。 接著就是接手公司的舊項目,在工作半年左右,從舊項目中脫胎出一個全新的產品,暫且叫這個產品為PDX吧。 我需要負責這個產品從0-1的設計,并且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幸好在接手舊項目的時間里,寫了比較多的需求文檔,同時也自學一些后端的基礎知識,例如:服務器端、數(shù)據(jù)庫等方面的知識,還有自學了前端HTML&CSS。 在編寫1.0版本需求的時候也比較得心應手,在兩周的時間內完成了需求書的編寫,以及跟老板的確認還有跟開發(fā)的澄清。 接著就是剩下一個月的開發(fā)時間,還需要預留小程序的審核上線時間。所以,準確的說開發(fā)時間只有18個工作日左右。 在經歷了連續(xù)23天的加班后,在多位(4位后端、1位前端、1位測試、1位UI)研發(fā)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1.0版本也終于如期上線了。同時我還自己敲前端代碼(HTML&CSS)搭建全新產品官網(wǎng)。 后續(xù)就是多種版本的迭代開發(fā),而在這個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UI設計圖與真正落地的產品展示,總會有一定的差別。 恰好,我們的UI設計師離職了,公司好像也沒有再招UI設計師的打算。所以,我開始學習UI設計方面的知識,看了一些書,比如:《不一樣的UI設計師》、《視界無界》、《破繭成蝶》、《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等等,還參加了網(wǎng)易云課堂出的一個微專業(yè)課程《初級UI設計師》。 我終于找到了原因,同時我也學會了使用Sketch來進行UI設計。 自此以后,產品的UI設計工作也由我來兼任,我對產品整個UI都進行了一個重構,并且分時間迭代優(yōu)化上線。雖然我不敢說十分酷炫,但對于一款工具類的產品來說,起碼可以保證干凈簡潔,看著不難受。 同時,我也知道怎么跟前端工程師進行溝通,保證產品落地的展示與UI設計圖一致,而不是只是丟一堆設計圖給到前端工程師。在測試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還兼任測試人員的工作。 就這樣,我對產品從0-1的整個流程都十分的了解,對一整個產品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知道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去溝通,以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接著,公司又接到一個項目,需要給一個客戶做一個個性化定制的產品,而我成為這個產品的負責人,暫且就把這個產品叫做CH吧。 這個產品一開始客戶只有一個很簡單的想法,通過跟客戶進行溝通,慢慢了解到客戶真正的需要。然后再大概規(guī)劃產品的功能,再進行流程的設計,出到原型圖再跟客戶確認大體的功能框架以及流程后,再通過墨刀制作出高保真的原型,給到客戶確認,以及讓客戶能夠在手機端演示給領導匯報。 這所有的工作,都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然后我撰寫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由于有一定的經驗積累,效率也比較高,117頁的需求文檔在一周內就已經完成,跟客戶確認后也基本不需要做什么變更。 但由于開發(fā)資源嚴重不足,公司最后覺得把這個項目的開發(fā)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 這時候,我才體會到外包開發(fā)有多么地不靠譜——在功能驗收的過程中,由于產品質量導致經常返工修改,我還需要跟客戶溝通,安撫客戶情緒,確實是一個心累的過程。 交給自有開發(fā)團隊開發(fā)可能只需要一個半月的時間,而外包團隊到最后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雖然最后,也成功的交付給客戶完成驗收,但外包團隊在我心里著實留下了一個不小的陰影。 但遺憾的是:產品交付給客戶并且培訓使用之后,正當客戶準備推動項目時,客戶公司內部發(fā)生了一些變更——客戶的大領導換了,導致這個產品擱置并沒有真正的使用起來。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精心料理培育的一顆種子終于發(fā)芽了,但卻突然間被一只小貓叼走了,你看不到它成長開花的樣子。說實話,是有點失落的。 現(xiàn)在在C公司已經一年半了,確實是我野蠻生長的一年半時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積累的很多的產品經驗,對于產品經理也有了更加深的認識。但我自己知道我才剛剛開始,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 所以,我也很感激在C公司能夠有這么一些機會,但由于現(xiàn)在公司的一些管理的問題,還有公司的發(fā)展狀況,跟我現(xiàn)在的目標已經不太符合了。 打一個比喻:在小魚塘里面,我可能是一條大魚,但我想到大海里面看看,能夠在大海里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所以,我現(xiàn)在也在尋找更好的機會,目標就是能夠進到大廠。 我這手牌能夠繼續(xù)打好嗎?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可以,我也會盡力的去打好現(xiàn)在手上的這手牌。 最后,貼一句張小龍的話:“我們需要關注的不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是我們的用戶?!? 最重要的產品就是我們自己,而這個產品的用戶就是我們自己!把我們自己通過產品思維來打造吧。 希望跟各位讀者朋友共勉,能夠打出自己的一首好牌,加油!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jza6.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
想了解更多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干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運營小咖秀(ID: yunyingshow)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xiàn)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