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Costco,8月27日在上海開業(yè),遭到了瘋搶,僅5小時,由于客流量太大,被強制要求暫停營業(yè)。開業(yè)首周股價漲4.9%,截至目前注冊會員已經超10萬人。Costco運營已有一周時間,似乎徹底被消費者“玩壞”了!大批人排隊退卡退貨,1498元的茅臺沒了,部分商品偷偷漲價...
中國市場很美好,挑戰(zhàn)也不少。
電商運營| 如何提高會員復購率?
關于Costco的運營模式:
要解釋 Costco 的獨特性并不難,其商品質量很好但價格極低,享受低價優(yōu)惠的前提是購買會員——會員費占據了 Costco 利潤來源的 85%–95% 左右。
依靠低價產品吸引客戶,并通過收取會員費的方式盈利,聽起來不算深奧的盈利模式,想要做出規(guī)模來卻并不容易。Costco 為實現這一模式,重要關注點在三項數據:復購率,到店頻次和單次消費金額。
先說復購率。復購率和會員費相互依存,極高的復購率會觸發(fā)成為會員的消費動力,會員充值后為享受優(yōu)惠會提升復購率,但如何激活兩者而不至于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是最大難題。
Costco 做了以下幾點:
第一,最低價和高品質。注意,不是低價,是最低價。第二,Costco 設計了幾乎沒有限制的退款退貨策略。第三,是提升用戶的單次消費金額。
Costco 的業(yè)務模式,以低價精選商品為核心,吸引用戶持續(xù)繳納會員費實現盈利,簡單的模式下背后有著一整套的運營流程。
Costco 獨特的成功策略吸引了國內創(chuàng)業(yè)者,也讓「會員制電商」成為了電商領域內新的風口。
會員制電商,顧名思義,即電商平臺給付費會員,提供更加優(yōu)惠的價格或其他增值服務。對消費者而言,除了能想收到更低價的服務外,其服務體驗和相關權益更容易得到保障。
國內的會員制電商:概念大于模式
會員制電商,和電商會員制不是同一種生物。
比如:阿里、京東,其實就是積分體系;新興的社交電商平臺,商品和服務本身只是產品的一部分,會員之間的關系以及會員費的分成及流轉才是運營的核心,多采用分銷拼團模式來提升購買力。
快鯨新零售(微信ID:kuaijinghui)稱,會員制電商在沒有足夠規(guī)模資源和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啟動期如何獲取用戶信任是最大且基本不可解決的難題。所以,不少社交電商平臺做起了拼團和分銷的生意。
會員制電商是新零售的未來趨勢。
對于傳統(tǒng)線下零售業(yè)市場和電商而言,引入會員制的優(yōu)勢在于:
在為用戶提供優(yōu)惠福利之余,通過減少消費者購買篩選、購買決策中的時間成本,結合低價和定向服務增加用戶粘性,從而提升復購率。通過目標運營,鎖定優(yōu)質用戶,開拓新的會員。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每年花一筆會員費即可換取更多的福利,如更低的價格、免運費等,會員購買的商品越多,得到的優(yōu)惠就越多,也可謂是明智的選擇了。
這樣兩全其美的模式,需要電商平臺保證會員制的誘惑力;商品足夠滿足會員消費需求;會員折扣力度明顯超過預期;以及較普通用戶更優(yōu)質的配送與售后服務,才能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
作為會員制電商典范的Costco,雖然剛剛打入中國市場,前景還不那么明朗,但是依其成功經驗,關鍵還在于它有非常高的會員復購率。那么,如何通過提升復購實現產品的存活和增長?
這還需要從復購本質說起。
復購的本質:延長生命周期價值
什么是復購?簡單來說就是客戶重復購買某品牌產品或服務的次數,即購買次數 ≥ 2。既然有復購,就得有復購率,常用重復購買人數比總購買人數來表示。
而在流量運營中,有一個經常被人們說起的公式: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
在這個公式里,復購率是影響銷售額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這個公式卻是錯的,正確的公式應該以二次購買計算: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1+復購率)
真正的收入應該是第一次轉化收入加上被轉化后繼續(xù)付費的收入,即“轉化+復購”。
比如,客單價為100元的某類型產品,有100人購買,過段時間這100人中有36人第二次購買該類產品,如果計算銷售額的話,就是100×100+100×36=13600元,復購率36%。如果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個數據,比如產品成本為150元,那該類產品是否盈利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可以通過提升復購率來改變這一結果,比如從36%提升到60%,該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就可以實現盈利。
其實,從這個簡單的計算題中就可以看出,復購率是如何影響銷售收入以及盈利能力的,而從這一點可以進一步挖掘出復購的根本目的,或者說本質,即延長單個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為產品盈利服務。
只要通過提升復購率,增加復購頻次,在控制和降低產品研發(fā)成本及獲客成本的基礎上,產品變現以及商業(yè)模式盈利將不是問題。
如何有效的提升復購?
復購策略一:分層與精細化運營
分層和精細化運營可以說是提升復購率最基本、最穩(wěn)妥的手段,至于分層和精細化運營哪個優(yōu)先,其實并無意義,因為分層本身就是為精細化運營做準備的。
做分層時,往往依據用戶模型來做,常用的有這樣幾種:
1)群模型:某一層用戶按照某一維度進行切分,比如注冊用戶按照年級或地區(qū)分群,另外還可以用多個維度分群,常用兩個維度,然后畫四象限,每個象限再重新定義用戶屬性。
2)FM模型:取最近一次用戶行為時間(Recency)、用戶行為頻率 (Frequency)、用戶行為帶來的總額(Monetary)三個維度劃分用戶層級,并據此分類和設定運營指標。
3)字塔模型:根據業(yè)務流程或參與度等指標進行分層,分層后整體呈金字塔狀,比如按照下載-注冊-付費-復購可分為新用戶、興趣用戶、付費用戶、忠實用戶等,遵循二八法則。
4)命周期模型:用戶生命周期分為新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流失期五個階段,根據各階段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設計運營目標和策略。
以上就是常見的幾種適用于復購的用戶分層模型。
如何用分層模型去落地精細化運營:
首先明確一下,精細化運營的概念就是在用戶層面和流程上做到細節(jié)化的執(zhí)行,從而保證整體運營效果,它的實現邏輯很簡單:
設目標->分用戶->找問題->定策略->迭流程。
快鯨新零售(微信ID:kuaijinghui)認為,無論哪種分層模型,都可以利用這套邏輯設計具體的精細化運營策略,以此提升復購率。至于具體的復購手段,比如多品類推薦、優(yōu)惠定價、老帶新活動、召回文案等,則要根據具體業(yè)務來設計和迭代。
復購策略二:會員制與激勵體系
除了基于分層的精細化運營,延長產品連續(xù)性以及用戶激勵體系是另一種有效的復購提升策略。除了教育,很多行業(yè)的產品是沒有產品連續(xù)性的,但為了增強復購,除了增加產品豐富度,還要創(chuàng)造一種包含時間屬性的服務性或權益性產品,這個就是會員制。
會員制是非常常見的復購手段,其增加復購頻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服務周期或權益周期,到期不續(xù)費就失去會員服務和會員權益,以此實現復購,提升粘性;在會員的權益設計中,加入多品類產品的消費優(yōu)惠,增加消費頻率。
而在設計會員制時,需要重點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設計合理的會員服務或權益,二是搭建良性的會員激勵體系。
1、會員服務和權益的設計:
會員的權益服務設計需要遵循這兩個基本原則:性價比夠高;權益覆蓋絕大多數產品。這兩個決定了用戶購買會員的動力有多強。
首先,會員性價比越高,用戶購買的欲望越強。
其次,會員權益要覆蓋到絕大多數產品,尤其是精品和爆品。
權益力度不要過大,目前絕大多數付費會員的權益都是按照這個原則設計的,目的就是將用戶服務產品化,實現利潤最大化。
至于會員的具體權益,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多數產品的最大力度購買折扣;高頻核心產品的長期免費使用;高價值產品或服務的免費享有、專享折扣、限次使用;高品質的產品源頭和用戶服務;新產品專屬購買渠道及優(yōu)惠名額;周期性的積分獎勵、消費返現、優(yōu)惠券發(fā)放、福利品贈送。
以上只是大概分類,不同會員產品都有特定的權益結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研究??傊?,通過設計豐富且超值的會員權益,可以保證用戶產生良好口碑,增加忠誠度,以此提升復購。
2、搭建會員激勵體系
目前,會員制常見的激勵體系,主要是積分體系和成長體系。
積分體系:用于獎勵用戶完成特定任務,并且可用于兌換商品,也可以充值、提現、抵券,常與商城玩法進行綁定,達到激活和留存的目的。
成長體系:會員最常使用的激勵體系,表現為記錄用戶使用會員服務的頻次和程度,頻次越高,程度越深,使用越久,用戶的成長值和等級就會越高。
在搭建會員激勵體系時,如何結合會員用戶的特定行為來建立積分體系和成長體系,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用戶需要完成哪些行為?什么獎勵可以刺激用戶?
要注意激勵體系是否與會員權益形成緊密掛鉤,以達成一個更完整的會員體系。如果沒有,意味著會員產品還有很大的迭代空間,并將成為復購率提升的重要方向。
會員制是復購的常用手段,如何提高會員制電商平臺的會員復購率?提升復購的策略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基于用戶分層的精細化運營,另一個是搭建會員制下的用戶激勵體系。
文章來源:搜狐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