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上一次承諾要領讀《戰(zhàn)略品牌管理》這本書,這是我的第一篇領讀筆記。
一般來說,一本書的第一章要解決的是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定義本書最重要的概念,所以第一章解釋了品牌是什么;一個是告訴讀者,本書的結構如何,所以第一章講的所有結構性知識,都會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詳細展開論述,那我們就不會具體復述這些結構內(nèi)容,而是多聊聊,品牌究竟是什么吧。
下面我寫一些關于品牌的認知。
什么是品牌
基本的品牌定義說的是,只要你有名字有標識有符號,就是一個品牌,品牌就是為了和別人家的商品做區(qū)別的。據(jù)說最早的品牌誕生于公元前1300年前,古代制作的陶器工匠把自己的標志標在作品上,以方便人們選擇購買。而如果發(fā)現(xiàn)這個商品有問題,他們也可以追索這個商家獲得賠償。
1266年,英國法律要求面包師在每一款面包上做出記號,目的是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缺斤短兩,馬上就可以知道是誰。
這里面可以看出關于品牌的幾個重要作用。第一個是降低顧客的選擇成本,或者選擇風險,因為一個有長期信用的品牌,顧客選擇它的成本很低,不用再思考和搜索更多商品就可以;第二個是品牌存在的作用是讓社會可以有效地監(jiān)督它,而不是出了問題概不認賬;當然因為讓顧客產(chǎn)生了信任,商家的營銷成本就降低了。
所以我們想擁有“品牌”的時候,不但要知道擁有它的好處,也要知道擁有它的“壞處”,就是你不敢做壞事。如果你做壞事卻不想負責,那就不是在建立品牌。
你看許多微商和抖音商家,無良的微商是收割一批韭菜就走,所以它注定無法建立品牌資產(chǎn);我最近在看抖音的櫥窗商品,發(fā)現(xiàn)抖音商城里的商品評價就做得不好,投訴也不方便,如果追溯責任困難,那就很難做成品牌,在這一點上還是有很多路要走。
我講的是基本的品牌定義,它指的是具體的每個不同商品提供者的區(qū)別,這個區(qū)別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消費者選擇起來方便,同時也更方便監(jiān)管者對供應商監(jiān)管,品牌的這兩個作用至今也沒有改變。而這兩個作用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商家營銷成本降低了,因為消費者會主動找你。
一定有人會說,這不叫品牌。因為通常我們覺得可口可樂,耐克才是“品牌”,而一個普通的汽水它是“沒有品牌”,海底撈有品牌,交大東路上的一個夫妻開的火鍋店就“沒品牌”。上面這句話代表了我們對品牌含義的通常理解,但是我認為這么講品牌不嚴禁,因為這個夫妻老婆店的火鍋,它對于周圍的街坊鄰居也是有品牌的,也許他們兩個人老實善良,也許他們熱情周到,周圍的人就愿意來吃火鍋。
那么,一個名聲很差的火鍋店有沒有“品牌”?也有。它有的是差的品牌名聲。為什么我們會說“好品牌,差品牌,大品牌,小品牌”?這不就在邏輯上說明,品牌不管好壞,不管大小,都是有品牌的嗎?
所以我剛才說的那個關于“品牌的好處”的結論,表述上也有問題的,我說品牌是為了給消費者降低選擇成本,其實是“優(yōu)質品牌和劣質品牌的差異”降低了消費者選擇成本,其實是“品牌這個機制”降低了社會的監(jiān)督成本,而不是“品牌”降低了社會監(jiān)督成本。如果一個商家出了問題不想負責,它不是“沒有品牌”了,而是它的品牌信用失去了,就像一個人借錢不還,那下次就沒人借他了。
所以如果讓我用我的語言重新表述一下“品牌是什么”,我會這么說:
品牌是為了商品或者服務提供商之間為了互相區(qū)別而產(chǎn)生的、屬于每個提供商的獨特的名字、符號、標識,或者是這些元素的組合。法律上來講,每個注冊過名稱和標識的服務商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本身是不能給企業(yè)帶來好處的,能給企業(yè)帶來好處的是品牌積累下來的與品牌緊密相關的商家的信用、品牌符號代表的內(nèi)涵和相關商品品質的承諾,或者可以簡單的說叫做“品牌聲譽”。
這本書名叫《戰(zhàn)略品牌管理》,那管理的是什么呢?是品牌的資產(chǎn)。品牌資產(chǎn)是貫穿全書的,我將會在第二章開始介紹品牌資產(chǎn)的概念。
網(wǎng)紅對品牌有沖擊嗎?
有人問我,現(xiàn)在網(wǎng)紅帶貨動不動就一次賣幾千萬,那我們建立品牌還有用嗎?豈不是用網(wǎng)紅直接賣貨就好?
問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沒有真正搞懂品牌的意義。一個商品有品牌,其實一個網(wǎng)紅也是有品牌的,為什么李佳琦直播帶貨厲害,因為李佳琦已經(jīng)成為網(wǎng)紅中的“優(yōu)質品牌”,我們也可以認為網(wǎng)紅是一個渠道商,他們與沃爾瑪、郵購、微商、自媒體電商等等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都是一個商品的銷售渠道,但是銷售渠道本身都各自有品牌。沃爾瑪,711,拼多多,宜家,大悅城,云集,唯品會,天貓等等都是渠道品牌,李佳琦也可以算是一個渠道品牌。
網(wǎng)紅可以把一個“不知名品牌”的商品迅速賣爆,本質上來說,是網(wǎng)紅用自己的個人品牌為這個不知名品牌進行了背書,也就是渠道品牌為非知名品牌提供了“品牌保障”,由于顧客相信李佳琦這個渠道,所以他們愿意相信這個渠道里賣的商品都是好的和有保證的。
這是一種迅速建立顧客信任度的方法,和其他品牌找明星代言是同樣道理,就是用明星的品牌信用為我的品牌做擔保,迅速建立起顧客的信任。
網(wǎng)紅帶貨這個現(xiàn)象不是證明創(chuàng)建品牌沒用了,而是代表著另一個渠道品牌的崛起。
品牌不僅僅針對消費者
品牌不僅僅對顧客有用,它還影響雇員、社會、供應商、投資者等等。所以如果單算喜茶或者耐雪的財務營收,它們是很難達到這種估值的,因為在全世界的股市中,餐飲行業(yè)PE都是最低的,這樣的估值其實是“品牌資產(chǎn)”為它們帶來的估值溢價。
比如網(wǎng)易最近的事,就會影響雇員對這個品牌的看法。我昨晚跟我同學吃飯,他還提到,要盡快籌錢給供應鏈,因為他要挽回自己企業(yè)在供應鏈那里的品牌信用,盡管企業(yè)還在虧損。
前幾天我聽一個朋友說,有個購物中心為了跟其他兩個購物中心競爭海底撈,為海底撈提供兩年的免費場地,外加上千萬的裝修補貼,這也是海底撈品牌力帶來的談判籌碼。
所以,品牌的影響無處不在。
品牌有忠誠度嗎?
一個月前我在得到的“知識城邦”回復了一個朋友關于品牌的問題,把當時的內(nèi)容粘貼在這里,供你參考。
關于品牌,最近有了一些新想法,可以討論一下。
第一個是關于品牌忠誠,我認為是存在的,但這個忠誠也有個限度,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品牌忠誠。就像婚姻的忠誠,有時候取決于你面臨的誘惑有多大。
果粉算是有很大品牌忠誠度的消費群體,但這個忠誠的基礎是什么?是蘋果的產(chǎn)品要比其他品牌做得更好、更創(chuàng)新,一旦蘋果產(chǎn)品設計差了,那基本上沒有什么忠誠可言?;蛘?,當出現(xiàn)其他更強大的創(chuàng)新設計,這個誘惑久立即變大,忠誠就到一邊去了,比如最近王立銘老師就準備換微軟新出的PAD了。
第二個,關于品牌本身。如果按照我們通常說的“品牌”的話,我認為品牌是瞬間存在的,是一個動態(tài)的,消費者或許對品牌的認知有一個時間的延后期,但肯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品牌永遠都處在一個動態(tài)之中。新產(chǎn)品、新動作、新內(nèi)容,每一個都在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注:當時我在這里說的品牌以及下面說的品牌,其實指的是“品牌內(nèi)涵”)
可口可樂的昵稱瓶什么的,也是動態(tài)的,我們對它的認知會增增減減,當碳酸飲料流行時,我們愛死可口可樂了,但后來出現(xiàn)了果汁飲料、茶飲料、現(xiàn)調(diào)飲料等等,我們就有了更多選擇,加上控糖等概念的流行,可口可樂就面臨著問題,你可以說是流行趨勢的影響,但這就是說明品牌也是動態(tài)的,消費者對品牌的感知也是動態(tài)的,既然每一刻都在變化,那“忠誠”這個詞就很難說了。
品牌在動,顧客的感受也在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品牌忠誠又是不存在的,如果品牌忠誠存在,那你怎么解釋那些過去輝煌的品牌會沒落呢?那諾基亞應該還在做手機才對,我從2002年就用諾基亞,用到2012年,但還是放棄了,不是我不想忠誠,因為它的手機滿足不了我了呀。
如果讓我簡單的解釋,品牌就是一種信用,但這個信用需要你持續(xù)用行為來維護,一旦你的行為沒有維護這個品牌信用,那就是信用破產(chǎn)了,品牌也就不復存在了。顧客所謂忠誠,是因為認可你過去積累的“信用”,但一旦你的信用破產(chǎn),忠誠也就立刻消失。
(完)
第一章的內(nèi)容就領讀到這里,下周繼續(xù)。我領讀的《戰(zhàn)略品牌管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盧泰宏、吳水龍翻譯,作者是凱文萊恩凱勒。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小馬宋(ID:xiaomasong999)。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xiàn)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