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微信訂閱號“風和日麗”(ID:singthelife),本文已經(jīng)原作者授權(quán)轉(zhuǎn)載,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吳宗憲父女主持的《小明星大跟班》最近做了一期“公關圈大爆料”。
簡直了,果然行業(yè)不受地域的影響,天下公關一般黑。(But,還是有善類PR了,比如我)
臺灣把公關叫“行銷策劃”,節(jié)目中請了甲乙雙方對陣,互相爆料。
【臺綜的《上班那黨事》、《小明星大跟班》還有《麻辣天后傳》很多話題都不錯,涉獵各行各業(yè)......】
一開場,先模仿了一段典型公關腔:中英文混合。
講真,我能接受的中英文混搭尺度是:
有的行業(yè)術語確實沒有合適的中文翻譯,比如briefing。
可以低頻次出現(xiàn)英文,但一句話里夾著五六個英文單詞,我會覺得太浮夸,尤其是非港臺地區(qū)人士還要自帶“港臺腔”。
一、公關確實要做大量的雜事
做活動的要一直壓成本,創(chuàng)意都不是最重要的,成本必須是最低的。
所以找道具,找場地,找各種小東西,就是工作日常。
吳宗憲神補刀:藝人市場報價是10W,你得報到15W,活動公司賺差價也是基本技能。
這位同行還算良心,30%的差價。
現(xiàn)在活動公司是最賺錢的,我估摸著50%利潤都能有。
公關有時候也要做“私人助理”的活兒,這個是真的。
之前就聽說有的PR會陪著客戶逛街買個人用品,然后開發(fā)票叫公關公司報銷。
二、明星藝人有時候很難伺候
羅志祥家潮牌Stage的PR也上節(jié)目了,她覺得有的藝人很難伺候。
尤其是那種主動蹭上來要衣服穿的(而品牌完全沒想要給TA穿的),這種人還不少。
尤其是一些小小咖,戲特別多。
這種情況在時尚品牌很常見,時裝或者美容品客戶常常會給一些關系好的藝人寄禮物或者產(chǎn)品,難免會有一些名單之外的藝人會“紅眼病”,又介于江湖地位有限,只能明著去蹭一下。
三、至少有50%的甲方都會“自己打臉”
乙方憎恨甲方的重要一點就是:你推翻我ABCDEFG方案后,最后還是用回了A。
這位同行就吐槽飯店開張活動,把乙方罵得狗血淋頭,一直強調(diào)逼格逼格逼格,要文藝小清新,結(jié)果呢,最后還不是舞龍舞獅。
往往還是“把你罵翻了,有不用你的點子”,而是把項目交給別家做。
憲哥一語中的:甲方變卦,多和老板有關,得順著老板的毛去摸。
這這段話大概能擊中無數(shù)行業(yè)人士的痛點。
四、限制人生自由的甲方
有的甲方會把乙方關在一個小黑屋,限制人身自由,不把方案文案寫好,就不準收工。
臺灣那邊的PR分領域的,還有專門做餐飲店宣傳的PR市場,貌似內(nèi)地這塊還沒有完全打開。
不過我當年剛?cè)胄械臅r候,就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汽車客戶,氣急敗壞地跑到醫(yī)院,把正在打點滴的乙方童鞋的針管拔出來,然后呵斥:趕緊去干活。
公關人沒有節(jié)假日,哪怕休假都要隨時保證手機暢通,最好隨身帶電腦,因為突如其來的危機可能就是你在度蜜月的時候。
做這一行沒有絕對的自由。
五、預算是一輩子的痛
一分錢一分貨,在公關圈也是絕對成立的。
老板們總是說:“你看別人做得多好”,可是預算和夢想永遠是兩回事。
別人家的項目永遠是經(jīng)典案例,首先得砸錢呀。
而且預算充分的情況下,還有潛規(guī)則哦。
“拿回扣”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哈,截圖中的500和1000后面是個“萬”哈。當很多甲方有巨資預算做投放,那么可能會暗示乙方:“我還有其他隱形的要求哦”。
“回扣”好像是一種行業(yè)習慣,但只要不過分貪心,乙方還是會愿意給的。
就怕遇到“吃相難看”的甲方,之前就聽說過另一個汽車甲方,他和女朋友出國旅游的所有差旅都要給活動公司“報銷”,逼不得已的乙方童鞋,只能把各種收據(jù)證據(jù)收齊,最后聯(lián)名舉報。
還有那種方案被虐千萬回之后,簽約前預算無情被砍。
還有一種最常見的預算心計:畫大餅。
先夸下??冢何椅磥碛袔讉€億的預算......
PPTV一直有這些臺灣綜藝的資源,不過畫質(zhì)不是很高清,有VPN的直接翻墻看。
臺灣綜藝雖然已經(jīng)邊緣化,但他們內(nèi)容還是挺扎實的,常常把各個行業(yè)的辛酸歷程一網(wǎng)打盡,娛樂和社會熱點并存,話題還是挺多元的。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jza6.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App運營推廣經(jīng)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nèi)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