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條微博鎖定了梅小花的目光:
“
沒什么好說的,我們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與癮君子一樣,
喝了第一口以后,整個人生就走上了岔路。
節(jié)后一上班,走到地鐵站,不先充交通卡,
而是走到最近的奶茶鋪吸一口。
誰不知道喝奶茶會長肉啊,
不用勸,越墮落越快活。
”
看來這位博主正在發(fā)瘋般地愛著奶茶啊……
說實在的,梅小花坐標上海,身邊的同事、朋友全是愛嗑奶茶的胖友。愛嗑到什么程度呢?
雖然十分清醒地知道有些奶茶的茶味太濃,喝了之后經常茶醉睡不著,但是一周5個工作日,平均3個工作日的下午都會叫奶茶。
周末繞小區(qū)跑了5公里,氣喘吁吁地跪倒在奶茶鋪旁,一口氣把跑掉的400大卡又吸回肚子……
這家的奶蓋好喝、那家的紅茶是原葉、這家3點去不用等、喝完這杯我接著來……
是啊,誰不知道嗑奶茶長肉啊,可是,嗑奶茶黨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究竟是因為奶茶太好喝,還是奶茶營銷做得太美味?一起來和梅小花看看吧!
線下奶茶鋪
▼
扎心了!就算排隊3小時也等不到的茶…
請問,你見過這么長的隊伍么?
這是奶茶品牌喜茶的排隊情況,據說,需要排隊3小時才能買到一杯奶茶……
據說,現在還有黃牛代排,每小時收10元的代排費用……
據說,一家廣告公司讓自己的實習生去排隊買喜茶,算加班,只為了讓客戶喝一口,給客戶一個好印象……
喜茶就這樣變成了一個都市傳說,啊……它是什么神仙水?真的那么好喝嗎?突然很好奇它的味道呢!火起來總有原因吧!
原因猜測1:又是排隊的套路
這是一道十分燒腦的數學題。已知:A店員工共3人,排成L型動線做奶茶,平均3分鐘制成一杯奶茶。B店員工與A店相同,以橫線模式做奶茶,平均每30秒做一杯。
小明和小紅分別在A店與B店排隊買奶茶,前面有10人在排隊。
求:請問小明和小紅誰能先喝上奶茶?
吶,明白了吧?店員們制作奶茶的用時不同,所以會影響排隊隊伍的長度,讓隊伍看上去很長,生意很好的樣子,然而實際的銷量卻是相同的。
原因猜測2:人人都有的從眾心理
排隊這東西,真是中國人一脈相承的非物質精神文化:
曾經有一位美食記者采訪一位正在排隊的大爺,問他在排的這個真有那么好吃嗎?
大爺樂呵呵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先排了再說。”
大爺大媽排隊搶黃金、搶烤鴨,年輕人搶鮑師傅、喜茶、網紅青團,通過咀嚼食物來獲得滿足的快感……
原因猜測3:大概是真的好喝吧……
梅小花身邊的嗑奶茶一族,自制力退化為0,但味覺可是驚為天人。
只嗑1口,就能知道奶茶的各種成分,是奶精還是純奶?是茶粉還是原葉?
是三分糖還是五分?波霸放了幾勺?奧利奧扭了幾塊?
……
總之,他們能輕易嘗出奶茶中的勞斯萊斯是哪家、奶茶中的奇瑞QQ又是哪家……那么,這樣說來,能大排長龍的奶茶店,對這些奶茶黨來說,是真的好喝吧。
線上
▼
我有神助攻,你有好品味
前不久,梅小花在微博上發(fā)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營銷方式:
機智的奶茶小哥??!看完這段讓梅小花不禁懷疑我們公司群里也混入了奶茶小哥!這簡直就是外賣界的神助攻啊!
除此之外,奶茶品牌在線上也做了不少社媒營銷,畫一些治愈系的漫畫啦:
請KOL發(fā)微博啦:
湊個節(jié)日營銷啦:
或是聯合《周末做啥》《周末去哪兒》《魔都吃貨小分隊》來一場安利,點燃我們“吃吃吃”的欲望……
正是這些治愈系的插畫、海報,讓辦公室一族想要在沉悶的下午嗑一杯奶茶,仿佛每一口都可以嚼碎壓力。
此刻,我們嗑的不是奶茶,是一份價值20塊的解壓享受。
愛盈利-運營小咖秀(www.jza6.com) 始終堅持研究分享移動互聯網App運營推廣經驗、策略、全案、渠道等純干貨知識內容;是廣大App運營從業(yè)者的知識啟蒙、成長指導、進階學習的集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