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同學跟我說,不知道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yè)方向。
想轉行,卻又不知道該干什么,前途一片迷茫。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決策模型的:
1、什么能力是未來最需要的?
2、什么能力是你最擅長的?
3、什么能力是別人不會的?
畫一張三列表格,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寫下來。
然后,尋找交集。
— 1 —
什么能力是未來最需要的?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你自己,其實就是一家無限責任公司,在與這個社會做價值交換。 商業(yè)的本質,是交易。 我們不管是打工,還是創(chuàng)業(yè),本質上,都是在拿自己的價值與這個社會做交換。 只不過,交換的形式各不相同而已。 那么,既然是交換,就必須得符合交換的規(guī)律。 什么是交換的規(guī)律? 經濟學中一個最核心的邏輯,就是供需關系決定價格。 今天,不管你是在打工還是在創(chuàng)業(yè),你想要的,都是希望能用自己的能力,交換更高的價格。 那怎么才能有更高的價格呢? 從供需關系的角度來看,當供小于求的時候,商品就能賣出更高的價格。 商業(yè)社會需要企業(yè)家,而企業(yè)家需要人才。 什么時候,企業(yè)家對人才的需求會大大增加,以至于供小于求? 那一定是,商業(yè)社會中突然出現一個新需求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批企業(yè)家,用社會資源去滿足這個新需求。 企業(yè)家對人才的需求,也就會大大增加。 他們才會愿意為人才付出更高的溢價。 那什么才是所謂的“新需求”呢? 所謂的“新需求”,其實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價值空間”。 什么叫價值空間? 我舉個例子。 假如在過去,一件商品的生產成本是100元。 加上物流、租金、人工、庫存等等各種交易成本,總成本為400元。 最終,這件商品在商場售價500元。 如果今天有一個人,他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把這件商品賣出去,他就省掉了很多租金、人工、庫存等交易成本。 最終,他把總成本降低到了200元。 這個時候,他應該把這件商品的售價,定為多少錢呢? 別人都賣500元,而他的成本200元,所以理論上,他只需要定價在200到500之間,他就能賺到錢。 消費者會因為低于500元而購買,而他會因為高于200元而賺錢。 別人的總成本是400元,而他的總成本為200元。 他通過“直播”這種更先進的工具,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200元的成本空間,就叫做價值空間。 一旦有了價值空間,他發(fā)現,天啊,這也太賺錢了!他會怎么辦? 他會去找更多的人來幫他做直播。 同時,他的競爭對手們也會紛紛開始做直播。 這個時候,因為缺乏競爭,懂直播、懂營銷、口才好、會賣貨的人就會變得供不應求。 大家會花高價來搶這些懂直播的人。 所以,有價值空間的地方,企業(yè)家才更愿意為人才付出高溢價。 那什么地方是有價值空間的地方? 新的科技,或者新的商業(yè)模式出現的地方。 新的科技,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新的商業(yè)模式,能夠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它們都能帶來價值空間。 理解了價值空間,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 什么能力是未來最需要的? 那就看看,未來哪些地方,會有新的價值空間出現? 為了支撐這些價值空間,到底需要哪些能力? 把這些能力都寫下來。這是第一項。 第二項,什么能力是你最擅長的? 當你只擅長一件事的時候,那我勸你,先別轉行了。 接著該干嘛干嘛。 而當你擅長20件事情的時候,匹配第一項的概率就大多了。 拿我自己舉例。 很多年前,我認為互聯網正在改造每一個行業(yè),很多企業(yè)都需要進行互聯網轉型。 這是大趨勢,一定能創(chuàng)造價值空間。 那么這個大趨勢,需要什么能力? 企業(yè)不知道怎么轉型,所以需要培訓和咨詢。 而我擅長什么呢? 1、我能寫作。 初中寫過兩本小說,高中寫過一本詩集,2003年開始寫博客,堅持了十幾年。 2、我能演講。 大學參加辯論賽,是南京大學最佳辯手,2002年編寫一門三天的“項目管理”課程,拿到PMI的認證,給大量微軟員工和全國軟件園講課。 3、我能快速看清問題的本質。 初中自學了大學《形式邏輯》的教材,本科在南京大學數學系接受過極其殘酷的邏輯訓練,在微軟前幾年做技術,被客戶逼死。 4、我了解互聯網和傳統(tǒng)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 在復旦大學讀了MBA,這些年,對互聯網和傳統(tǒng)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有很深入的研究。 我擅長的能力,正好與互聯網轉型所需要的能力,相匹配。 于是,我開始做互聯網轉型的培訓和咨詢。 所以,如果你擅長的,正好是未來支撐價值空間所需要的。 那么恭喜你,你很幸運。 而如果你擅長的,并不是未來所需要的。 比如,你擅長數鈔票。 但是現在銀行的柜臺已經不再需要人工來數鈔票了。 或者,你連一件擅長的事情都沒有。 那么對不起,你就是被這個時代所淘汰的人。 那怎么辦? 現在,立刻,馬上,去學習和培養(yǎng)一些未來可能需要的能力。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不知從何下手。 那就去培養(yǎng)一些通用、底層的能力,比如寫作能力、演講能力、思考能力。 先讓自己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再去考慮是不是需要轉行。 寫下自己最擅長的,這是第二項。 第三項,什么能力是別人不會的?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你能力的稀缺性。 如果你擅長的能力,和未來所需要的能力正好匹配。 這只能讓你進入候選名單。 但并不能保證你能獲得高價。 是否能獲得很高的價格,取決于你所在行業(yè)的屬性,以及你在這個行業(yè)中的排名。 什么意思? 有些行業(yè)是贏家通吃的行業(yè)。 比如競技體育。 在這樣的行業(yè),你必須做到99.9分,排名頂尖,你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有些行業(yè)是相對集中的行業(yè)。 比如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有2000多萬個,但其中可能只有一兩百個能真的賺到錢。 在這樣的行業(yè),你就得做到99分,排名前200,你才有可能活下去。 而有些行業(yè)是相對分散的行業(yè)。 比如餐飲。 在這樣的行業(yè),你可能做到90分就夠了。 所以,首先,你要看行業(yè)屬性。 這決定了你需要排在前多少名。 然后,再看自己的排名。 這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獲得高價。 那如何看自己的排名呢? 試著客觀地給自己打分,來估計自己的排名。 你擅長的這件事情,如果讓你給自己打分(0-100),你會打多少分? 我們總覺得做到60分,就算是及格了。 但其實不是。 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60分。 要想生存下去,在任何一個行業(yè),你至少都要做到90分。 90分,才是及格線。 而這個世界上真正優(yōu)秀的人,至少都是98分。 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yè)方向,獲得更高的收入? 思考三個問題: 1、什么能力是未來最需要的? 2、什么能力是你最擅長的? 3、什么能力是別人不會的? 前兩個問題,決定了你能否轉行。 第三個問題,決定了你轉行之后,有機會獲得多大成功。 畫一張三列表格,把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寫下來。 然后,尋找交集。 如果正好有交集,恭喜你,你很幸運。 而如果沒有,那你就要警惕了。 你可能正在成為被時代所淘汰的人。 那怎么辦? 現在,立刻,馬上,去學習和培養(yǎng)一些未來可能需要的能力。 先讓自己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至少做到98分,再去考慮如何轉行。 記住,你自己,就是一家無限責任公司。 如果你只有一種能力,你就相當于雇傭了一個人。 如果你足夠努力,擁有20種能力,那你就相當雇傭了20個人。 所以,一定要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把每一次“磨煉經歷”,每一次批評,都當做財富。 也許你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學的技能,你不知道有沒有用。 但是,未來很長。 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就能夠派上大用場。 找準趨勢,專注于創(chuàng)造價值,而不是“創(chuàng)造財富”。 -END-— 2 —
— 3 —
最后的話
【轉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