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全國各處廣告欄似乎一夜之間被某新聞APP占領。有些做營銷的朋友認為這是一場非常好的品牌營銷策劃,也有人認為這是無謂的燒錢。借此時機,我想在這里分享一下我個人對品牌、營銷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并不認為這樣做是燒錢。相反,我覺得這是場比較出色的品牌營銷。很多人只要聽到大量投放,不問目的與效果,就直接將其定性為燒錢。理由很簡單,因為花了很多錢。多荒謬的邏輯,新媒體投放費用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網(wǎng)絡媒體、平面媒體幾萬到幾十萬,電視媒體幾十萬至幾百萬,以合作或者冠名形式參與到熱門綜藝中可能是幾千萬到幾億,可究竟多少算多呢。
我一直不主張燒錢推廣,只是想說燒錢的定義不在于花費多少。不值得的無效的費用,哪怕一塊錢也是燒;能滿足預期目標,達成推廣效果的,投放再多也值得。
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營銷推廣從業(yè)者,提到投放時經(jīng)常會露出鄙夷的表情,直接將其定義為燒錢?原因很簡單,他們相信不用預算甚至用很少的預算,通過幾個人、幾場活動就能引爆市場。
行業(yè)內(nèi)有很多這樣的“干貨”雞湯文,相信大家也都或多或少看過《0元預算做到千萬用戶》、《手把手教你一個月做出百萬用戶》等等類似文章。如果你真信了,并且把這些“干貨”作為了你奮斗的目標,只能說你的理想已經(jīng)豐滿到可以胸懷宇宙了。
干貨雞湯文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1、預算等于廣告,廣告等于無效
營銷的本質(zhì)是,有目的改變特定人群的認知或行為。過程中需要的資金配合統(tǒng)稱推廣預算。改變受眾“認知”的方式涉及到廣告投放、媒體軟宣、大型活動等,來增強公眾對產(chǎn)品或者品牌的熟知程度,改變其對產(chǎn)品或品牌的認知(我們暫且不討論廣告文案和視覺策劃對效果的影響,這塊有機會再單獨寫一篇探討)。很多領域集中度低,廣告的大范圍覆蓋,就能將其快速整合起來。
再說說改變“行為”,常規(guī)思路是先改變認知,以認知影響行為。但在有些領域也可直接從行為本身入手。o2o行業(yè)就很適合這種手法,如打車軟件和外賣軟件等,直接把預算補貼到用戶身上,讓公眾在體驗到優(yōu)惠便捷后,逐漸改變行為習慣,從而達到效果。
2、產(chǎn)品做到極致,品牌自然成型
營銷工作者都有一個共識,任何精明的營銷手段都救不了一款垃圾產(chǎn)品。所以我們所討論的產(chǎn)品一定是不遜色于其他同類的產(chǎn)品。沉迷產(chǎn)品的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只要成為第一個發(fā)明者就能占領市場,另一類認為只要產(chǎn)品足夠偉大,根本不需要營銷。
我們先說第一類,就算真的是第一款解決某項功能的產(chǎn)品,只要你到了市場上,肯定會有技術(shù)更厲害、動作更快的公司用最短時間研發(fā)實現(xiàn)。此時你已沒有先機優(yōu)勢了,如果對方配合大量推廣資源,用戶就會先入為主,用戶才不關心誰是第一個發(fā)明者。
那么把產(chǎn)品做到極致呢,這的確是一個好方式,偉大的產(chǎn)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傳播內(nèi)容。偉大的產(chǎn)品是我們的理想,但現(xiàn)實卻是能做出偉大產(chǎn)品的公司鳳毛麟角。相信蘋果是我們都認可的偉大公司,但即便是蘋果公司,也依然在電視、戶外、平媒等媒體投放大量廣告,這是果粉們所不能理解的。
按理說這么偉大的產(chǎn)品不需要推廣,單靠口碑傳播就夠了。但為什么蘋果卻投入大量費用在推廣上呢?因為社會是斷裂的,以中國為縮影,一二三線城市發(fā)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居民的認識程度和行為習慣也都不同,更不用說縣鎮(zhèn)鄉(xiāng)村。
我們通常會用自己身邊的圈子做范例,例如北上廣深大多數(shù)人用的是蘋果手機,就自然而然認為蘋果的市場占有率高,殊不知三四線城市,多數(shù)人用的是oppo和vivo。有人會說是因為蘋果手機價格偏高,當然這也是一部分原因。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人,條件很好,依然覺得沒必要買蘋果,或者是安卓手機的忠實用戶。
這就回到上面講過的營銷就是幫助改變這些人的認知和行為,廣告不是目的,只是最直接的營銷手段。任何人都不會為沒用的東西埋單,存在一定有存在的價值。
3、花錢是最簡單的推廣方式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花錢誰不會”,事實卻正相反,花錢是門技藝很高的學問。說起來很容易,如果現(xiàn)在有一個億的預算給你支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會想這錢怎么花,怎么分配。其實最先要想清楚的問題是你要達到什么目的和效果,其次考慮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用什么方式去實現(xiàn),預算只是實現(xiàn)過程中用到的工具,僅此而已。
斥責燒錢的人,或許預算給到他就真的變成燒錢了,因為他不清楚怎么運用,不清楚不同節(jié)點做什么事情,應該運用什么樣的渠道、媒體、資源去配合,共同促成預期結(jié)果,以為亂投一氣,只要錢的數(shù)量花到位了就會有效果,真的是把問題想的太簡單。
不難看出所謂零預算推廣這類“干貨”文,不過是為了增加傳播性、經(jīng)過內(nèi)容包裝后的軟文,可以理解成是由硬廣到軟宣再到經(jīng)驗分享的演變,表述方式從原來直接告訴你產(chǎn)品有多好,轉(zhuǎn)變?yōu)橐越?jīng)驗分享方式,側(cè)面講述這個分享案例中的產(chǎn)品多牛或者團隊多出色。
在我看來就是換了個形式、增加了新媒體時代傳播性的營銷軟文。這就是為什么“看過許多干貨,依然做不好營銷”的原因。
“干貨文”受追捧的兩大原因
1、趨利避害
畢竟絕大多數(shù)公司不是財大氣粗,但相信沒有公司不希望自己能以最快速度殺出重圍傲視群雄。在這種心態(tài)推動下,一些企業(yè)老板、營銷人員更愿意選擇相信這類“干貨”雞湯營銷文中所寫的,即使沒有預算也能快速征服市場、用戶爭相追捧的這種僥幸觀點。我將其稱為營銷界的葵花寶典,忽視了點滴的運營積累,走上歪門邪道。
2、拿來主義
“我看過的就是我掌握的。”有許多這樣的人,每看過一篇干貨文,就自信心爆棚,覺得自己掌握了絕招,想象力更豐富點的,甚至把自己幻想成了文中案例的核心團隊人員之一。和同行交流起營銷推廣,就侃侃而談小米如何讓用戶快速成倍增長,獵豹如何0元做到千萬用戶,說的口沫橫飛、眉飛色舞、張牙舞爪,實際都是最外在的皮毛,甚至可能是干貨營銷雞湯文,為了提升精彩度,而特意編寫的故事。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再沉浸于這類干貨雞湯文所帶來的一炮而紅的幻想中。
市場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在有限的資源中沒有武林秘籍和絕招套路,沒有說花錢就一定是好的,也不是說沒有預算就無法做營銷做品牌,各有各的方式,只是營銷費用充足的話,通過得當?shù)臓I銷推廣策劃,更有機會快速整合市場。至于低成本怎么做品牌,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傊?,做營銷也好,做品牌也罷,都不能急功近利,還是要踏踏實實一步步做起。
最后有四句話和大家共勉:腳踏實地,點滴積累,合理投放,厚積薄發(fā)。祝愿每一個營銷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作者:鹿小鳳
文章來源:姑婆那些事
【轉(zhuǎn)載說明】  若上述素材出現(xiàn)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及進行處理:[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