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禮拜,《紐約時報》發(fā)布虛擬現(xiàn)實應用NYT VR后,引起業(yè)界一時轟動,虛擬現(xiàn)實無疑成為了敘述故事的新方式,那么它是否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呢?下文是Patrick Hanlon發(fā)表在forbes上的一篇文章,希望可以使讀者有所啟發(fā)。
用虛擬現(xiàn)實感受難民營生活
上禮拜,《紐約時報》發(fā)布虛擬現(xiàn)實應用NYT VR后,引起業(yè)界一時轟動,虛擬現(xiàn)實無疑成為了敘述故事的新方式,那么它是否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呢?下文是Patrick Hanlon發(fā)表在forbes上的一篇文章,希望可以使讀者有所啟發(fā)。
我剛從中央車站出來,游走在紐約市第42街。太陽很刺眼,街上擁擠著上班族和游客。走著走著,我瞥見了國際攝影中心櫥窗里的一本書。我用我的智能機拍了張照片,多虧了一些圖片識別軟件,我不由自主的購買了這本書。我開始感到有點餓,所以我路過Le Pain Quotidien的時候我停下來點了一杯咖啡和一份三明治。我去Gap買了件T恤,然后乘坐電梯抵達了我的辦公室。
以上所述是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真希望坐在辦公室里不動。好吧,其實不是我的辦公室,是我想象中的辦公室,因為我下樓在曼哈頓的街道上買了書、食物、T恤這一系列活動都是坐在曼谷一間咖啡廳里用智能機完成的?;蛘哒f,等一下,不是曼谷,這正是重點:我可以在任何地方來感受這一切。布魯克林,蒙特瑪蒂,或是坐在海蘭帕克。
這就是現(xiàn)實,虛擬現(xiàn)實。
《紐約時報》發(fā)布了他們全新的敘事應用NYT VR,為故事敘述探索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方式。在NYT VR首批發(fā)布的故事中有一個叫做《流離失所》,《紐約時報》將觀眾的視角和感官帶入了難民營的一位難民身上。像任何視頻游戲一樣,你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個動態(tài)環(huán)境中。這一次,你會站在南蘇丹的難民中間,并抬頭望著天上的飛機。 裝著糧食的白色袋子被空投到地上,難民們正在哄搶它們。我看到一位難民由于袋子太重而提不動——360度視角意味著不同人可以看到不同事情,這意味著兩個人可以看到同一部電影里的兩個完全不同的景象,這也正是VR的復雜性和樂趣所在。這個難民嘗試了幾下,隨即放棄了,心煩意亂的朝一個小一點的袋子走去。常識告訴你所有的袋子都是同樣的尺寸,你能感覺到你想要沖向他并幫他拎起那個袋子。然而這種想法極度的沒有意義。
《流離失所》時長11分8秒,故事背景分別是敘利亞難民營、烏克蘭村莊和南蘇丹。想要感受虛擬現(xiàn)實這一“革命性的新平臺”,你需要花費大約3分鐘去下載NYT VR應用。然后使用智能機搭載紙盒眼鏡來觀看。
愛盈利洋洋推薦相關文章:http://www.jza6.com/18406.html